210提到“胃肠镜”三个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尴尬、可怕、难受、能拖就拖……脑海中已经上演了一出“痛苦”大戏。但今天,我们要彻底为它“平反”!在现代医学面前,胃肠镜检查早已不是你想像中的“上刑”,而是一次通往健康的“躺赢”之旅。
胃肠镜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能够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情况,发现早期病变,是消化道早癌筛查的“金标准”。很多人对胃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和误解,本文旨在通过详细介绍胃肠镜检查的必要性、适用人群、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胃肠镜检查,消除不必要的担忧。
一、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它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象
胃肠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大肠的内部情况,精准诊断识别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各类病变,并可在确诊后进行相应治疗,如取异物、止血、处理息肉、早癌等,早期消化道肿瘤经内镜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因此,胃肠镜检查是实现消化道肿瘤早发现、早治疗的关键。通过胃肠镜检查实现消化道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抓住治疗时机,能够节约医疗成本、降低身心健康代价。
二、哪些人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1.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胃肠道黏膜会发生变化,患病概率增加。
2.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家族中有胃肠道肿瘤患者,尤其是直系亲属患胃癌、结肠癌等疾病的人,患胃肠道疾病风险较高,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
3.出现相关症状的人群:如不明原因消瘦、贫血、反复腹痛、腹胀、反酸、烧心、吞咽困难、排便习惯改变、黑便、血便等,应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
4.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喜食腌制食物的人,建议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
三、胃肠镜检查过程详解
1.术前准备:
饮食调整:检查前1-2天需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豆腐等,避免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
肠道准备:检查当天需根据医嘱服用泻药,直至排出清水样便为止。
禁食禁水:胃镜检查前需禁食6-8小时,肠镜检查前需禁食4-6小时,禁水2小时
药物调整:正在服用抗凝药、降糖药等药物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根据医嘱调整用药方案。高血压患者在检查当日清晨则需要用少量水正常送服降压药。
2.检查过程:
麻醉选择:可以选择普通检查(有一定不适,但时间较短)或无痛检查(通过静脉给予少量麻醉药物,全程基本无痛苦)。
检查操作:胃镜检查从口腔插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肠镜检查从肛门插入,观察直肠、结肠至回盲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不适,但一般可耐受。
活检和治疗: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医生可能会进行活检,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此外,内镜还可以进行一些治疗性操作,如息肉切除、止血等。
3.术后恢复:
饮食恢复:检查后2小时内暂时禁食,之后可以开始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观察身体状况:检查后要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胃肠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特别是正在服用的药物。穿着宽松衣物,取下假牙、首饰等。如果选择无痛胃肠镜,需家属陪同。
检查后:检查后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是无痛检查,当天不要驾车或进行精细操作。
胃肠镜检查是守护消化道健康的关键防线,配合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预防疾病进展。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为生命保驾护航。胃肠镜检查虽然是一种侵入性操作,但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就能顺利完成检查,为胃肠道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