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老年,骨头变得愈发脆弱,一个不小心的滑倒、碰撞,就可能导致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想要做个“硬骨头”,远离骨折困扰,需要从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干预。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老年防骨折攻略,助力守护老年骨骼健康。
饮食:打好骨骼健康基础
1.钙——骨骼的“钢筋”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对维持骨骼强度至关重要。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1000-1200毫克。牛奶是补钙的优质选择,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且钙磷比例合适,易于吸收,建议每天饮用300-500毫升。酸奶不仅富含钙,还含有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促进钙的吸收,也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奶制品,豆制品也是补钙能手。100克北豆腐约含138毫克钙,且含有大豆异黄酮等有益成分,对骨骼健康有益。绿叶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等,虽然钙含量不如奶制品和豆制品,但日常多食用,也能补充一定量的钙。此外,虾皮、芝麻等食物的钙含量也很可观,可适量食用。
2.维生素D——钙吸收的“助推器”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如果缺乏维生素D,补再多的钙也难以被身体利用。老年人可以通过晒太阳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每天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如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暴露面部和双手,晒太阳15~30分钟。但要注意避免晒伤,也可选择涂抹防晒霜后短时间晒太阳。
食物中,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等富含维生素D,蛋黄、动物肝脏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对于无法从食物和日照中获取足够维生素D的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3.其他营养元素
蛋白质是骨骼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此外,钾、镁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K等营养素,对骨骼健康也有积极作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这些营养元素,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足够的蔬果,保证营养均衡。
运动:增强骨骼力量
1.有氧运动
散步是适合老年人的基础有氧运动,每天坚持散步30~60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间接保护骨骼。还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运动,游泳对关节的压力较小,能锻炼全身肌肉,增强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
2.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可以直接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老年人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哑铃进行手臂力量练习,从较轻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强度;也可以进行靠墙静蹲,锻炼腿部肌肉。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20~30分钟即可。
3.平衡训练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容易摔倒导致骨折。通过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太极拳等,可以有效提高平衡能力。单脚站立可从每次10~20秒开始,逐渐延长时间;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锻炼全身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用药:科学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用药对防治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1.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
对于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的老年人,医生通常会建议服用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但要注意,钙剂的服用要适量,过量补钙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等疾病的风险。维生素D补充剂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导致维生素D中毒。
2.抗骨质疏松药物
根据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开具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药物、降钙素类药物、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但不同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老年人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其他防护措施
1.家居环境安全
改善家居环境,减少摔倒风险。在卫生间、浴室安装扶手,地面铺设防滑垫;保持室内光线充足,通道畅通,避免堆放杂物;将常用物品放在容易拿到的位置,避免老年人登高取物。
2.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了解自身骨骼健康状况。一般建议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同时,关注身体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影响骨骼健康,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助于保护骨骼。
守护老年骨骼健康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从饮食、运动、用药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干预。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正确的用药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老年人也能拥有健康强壮的骨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