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医生告知要进行胃肠息肉手术时,很多患者和家属心里都会 “咯噔” 一下,既担心手术风险,又对术前术后护理一头雾水。别慌,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胃肠息肉手术前后那些关键的护理要点。
一、术前准备:奠定成功基础
1.建立良好心态:术前进行常识和心理辅导非常关键。胃肠息肉手术通常采用内镜微创治疗,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医院通常会提供视频、影音、杂志等宣传资料,营造一个放松、悠闲的就诊氛围,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
2.胃肠道准备:术前一天,患者食用米粥、烂面条等无渣饮食,忌蔬菜、瓜果、肉类。胃及十二指肠息肉患者术前禁食8小时、禁水4 小时,结肠息肉患者术前常规禁水 4 小时。服泻药时,患者来回走动、轻揉腹部,可缩短排泄时间,减轻腹胀、避免呕吐。
3.术前检查:术前全面体检,涵盖血常规、心电图、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乙肝病毒系列检查等,精准掌握患者健康状况,排查隐患与禁忌症。慢性病患者,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需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此外,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与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若服用,停药一周后手术。
二、术中护理:配合有技巧
术中,患者应左侧卧位躺在治疗床上,双腿屈曲,全身放松。头部垫上质地软的枕头,松开领口和腰带。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需确认是否有易脱落的假牙,并咬好口垫。电极板贴于小腿、臀部或肌肉丰富的地方,患者应取下金属物品和饰品,以防电灼伤。
三、术后护理:恢复的关键
1.卧床休息与活动指导:术后,患者应按照息肉的大小和手术情况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息肉直径小于0.5-1.0厘米的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1周内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活动,禁止使腹压升高的活动。息肉直径大于1.0厘米的患者,卧床休息2-3天,2周内避免过度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避免用力下蹲或屏气动作。
2.饮食调整:术后饮食的调整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常在手术当日禁食,术后1-3天可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等;之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再逐渐过渡到有营养、易消化的软食,如软饭、切碎煮烂的肉和蔬菜等。饮食应忌烫、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需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避免大便摩擦创面引起出血。
3.伤口观察与并发症监测:监测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发热、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出血和穿孔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若出现头晕、心慌、冷汗、黑便、呕血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4.抗感染治疗:对于手术创面较大的患者,应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患者,术后应及时恢复常规治疗药物,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防血管内压力增高引起术后出血。
5.出院指导:出院后,患者应继续注意饮食调理,规律进食,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继发性出血。如出现腹痛、黑便、呕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术后2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下蹲,避免热水沐浴,禁止剧烈活动,6周内避免持重物、长途步行。根据病理结果,合理安排复查时间,通常在3个月至1年内进行复查。
四、其他护理措施
1.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难免的,但可以通过使用止痛药和提供舒适体位来缓解。疼痛管理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能预防因过度紧张引起的并发症。
2.中药调理:中医认为胃肠道息肉与脾胃虚弱有关,中药调理可补益脾胃、固本培元,辅助治疗。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可选用健脾化湿类中成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等。
3.心理护理:良好的心态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预防复发。
总之,胃肠息肉手术的护理,贯穿术前、术中和术后每个环节,每个要点都关乎患者的康复进程。患者和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严格落实这些护理措施,相信能顺利度过手术期,早日恢复健康活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胃肠息肉这道 “坎”,一定能稳稳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