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CC是肿瘤科常见的静脉留置管道,用以实现肿瘤患者长期输液、刺激性药物输注等操作,是患者接受治疗的必要保证,然而PICC堵管犹如海上的暗礁,随时会成为影响患者正常接受治疗的障碍。如何有效进行PICC堵管预防及处理成了肿瘤科护理人员需要牢记的常识与绝活。
PICC是什么
PICC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它是一根柔软且细长的导管,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置入,最终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其优势显著,可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避免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为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安全、便捷的输液通道。在肿瘤科,许多患者需要接受多周期的化疗、长期的营养支持等,PICC的应用极为广泛。
PICC堵管的成因
PICC堵管绝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血栓形成是导致PICC堵管的主要原因之一,导管置入血管内会对血管内膜产生一定的刺激,诱发机体凝血机制,进而形成血栓导致堵管。此外,如果患者自身血液出现高凝状态(例如,因疾病因素造成的高凝,或因长期卧床导致导管内血流缓慢等),则血栓形成的风险也较高。药物因素不可忽视。一些药物本身在输液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沉淀物,有酸碱度、渗透压等特点,在导管内形成沉淀、结晶等。
如何预防PICC堵管
肿瘤科护理小组工作人员对PICC堵管的预防措施具有多方位、无微不至的严密性。在冲封管方面,注意日常维护的合理操作,每个冲封管的冲管量要求20mL以上,对每一例患者均由护士根据其输液情况按脉冲式冲洗,即“推一推、停一停”,从而使生理盐水形成小旋涡,以利于推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将导管内的药物和血液冲出。
患者每次输液结束后采取正压封管,以利于防止血流回撤。输液后选择的封管液量依据是看患者是否有肝功能异常导致的凝血功能低下,患者如果没有凝血功能障碍,则选择生理盐水加肝素盐水封管;如果患者有出血倾向,则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
在患者知识宣教方面,肿瘤科护理小组的工作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并做好护理指导,加强教育,使患者及其亲属提高重视度,在患者日常行为上注意保持PICC穿刺部位清洁、干燥。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受累侧肢体运动,避免置入侧肢体运动幅度过大,导致PICC管体出现扭曲、移位,但也要增加患者日常活动的频次,鼓励患者进行适当锻炼,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以降低形成血栓的几率;同时应避免剧烈活动,以防高凝患者发生不良血栓事件。
肿瘤科工作人员针对高凝状态的患者密切关注其各项凝血指标,遵医嘱给其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饮水,稀释血液成分,缓解血液黏稠度。
PICC堵管的处理措施
当PICC出现堵管时,肿瘤科护理人员会立即采取措施。第一,用回抽的方式进行疏通,即利用注射器将导管进行回抽,观察能否回抽出堵塞物。如果回抽没有阻力,并有回血,就可以缓慢地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进行导管冲洗。
在使用溶栓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会密切观察患者发生的变化。如果使用溶栓方法治疗堵管的效果不理想,则应考虑换管。但是在为患者进行换管之前,护理人员必须慎重衡量患者的情况,看利弊有哪些。
在为患者进行堵管的解决过程中,护理人员会不断地同患者进行沟通,安抚其紧张和焦躁的情绪,告诉患者处理措施的目的、过程等,确保患者积极配合处理。
结束语
PICC堵管是肿瘤科病人置管时可面临的问题,在PICC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措施,以及堵管后及时有效的处理,都有赖于护理人员专业的维护、对患者的正确指导与教育。规范、专业的工作和堵管的处理过程无不彰显护理人员的专业与人道主义精神,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堵管率,保护PICC的通畅,为肿瘤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