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急诊室的紧张节奏中,胸痛患者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胸痛可能是多种严重疾病的表现,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及时准确的护理观察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揭秘从入院到检查的急诊胸痛患者全流程护理观察要点。
一、入院接待与初步评估
当胸痛患者被送至急诊科时,护理人员需迅速进入“战斗”状态,有序开展接待工作。快速评估环境安全后,轻柔安置患者,一般协助其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这样能有效减轻呼吸困难带来的不适。紧接着,敏捷连接吸氧装置,调节合适氧流量给予吸氧,快速提升血氧饱和度,为后续诊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整个过程紧凑且专业。
在初步评估方面,护理人员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胸痛情况。包括胸痛的部位,是胸部中央、左侧、右侧还是其他部位;胸痛的性质,如压榨性、刺痛、闷痛等;胸痛的程度,可以让患者用数字评分法(0-10分)来描述;胸痛的持续时间,是几分钟、几小时还是更长时间;以及胸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例如是否在运动、情绪激动后发作,休息或含服药物后是否缓解。
此外,护理人员需快速开启问诊,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细致询问是否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无药物过敏史,这些信息关乎后续用药安全。同时,即刻运用监护设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精准捕捉数据变化,为初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明确护理及救治方向,提供关键且及时的依据。
二、心理护理与沟通
胸痛患者往往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尤其是在急诊这样陌生和紧张的环境中。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用温和、亲切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解释目前的情况和即将进行的检查,让患者了解医护人员正在积极为其诊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与胸痛患者及家属沟通时,护理人员要全神贯注,耐心倾听患者的每一个诉求,无论是身体疼痛的具体感受,还是对病情未知的担忧与恐惧,都给予共情回应,用通俗易懂、温和坚定的语言解答疑问,缓解其不安。同时,主动与家属沟通,清晰、简洁地告知患者当前病情,比如生命体征情况、初步判断方向,再详细说明后续检查、护理、治疗计划,如即将开展的检查项目、护理操作目的,让家属清楚流程,从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凝聚救治合力。
三、病情监测与记录
在等待检查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高度警惕,持续监测患者的病情动态。目光始终聚焦患者状态,细致观察胸痛症状是否出现缓解迹象,如疼痛程度是否减轻、发作频率有无降低,或是呈现加重趋势,如疼痛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同时,密切关注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留意心率是否突然增快、血压是否异常下降、呼吸节律有无变得急促或紊乱。一旦发现上述异常情况,即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规范流程和高效行动,为后续医疗干预争取黄金时间,全程以专业守护筑牢患者安全防线。
同时,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胸痛情况、生命体征、用药情况、护理操作等。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也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检查配合与准备
当检查医嘱下达后,护理人员需迅速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先轻柔擦拭患者皮肤,确保电极片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等标准位置粘贴牢固,避免接触不良,同步调试仪器参数,确保记录的心电图波形清晰无干扰。抽血检查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两遍,待干后准确进针采集血液标本,按检验项目要求分装至不同试管,轻摇抗凝管防止凝血,全程规范操作保障标本质量。
对于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CT、心脏超声等,护理人员要提前告知患者检查的注意事项,如检查前是否需要禁食、是否需要去除金属物品等。同时,要协助患者搬运和安置,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五、特殊情况的处理
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患者出现心脏骤停,护理人员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按照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步骤进行操作,并及时通知其他急救人员。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些操作技能,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
六、与其他科室的协作
急诊胸痛患者的诊治往往需要多个科室的协作。护理人员要与心内科、呼吸内科、影像科等科室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将患者的病情信息和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的医生,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同时,要协助开展会诊和转诊相关工作。如果患者需要转至其他科室进一步治疗,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确保患者的治疗连续性。
七、总结
从入院到检查的急诊胸痛患者全流程护理观察要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入院接待、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检查配合、特殊情况处理以及与其他科室的协作等。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迅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专业的护理,能够提高急诊胸痛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