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每年秋冬季节,流感病毒便开始活跃,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且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因此建议每年都按时接种流感疫苗,才能持续获得有效保护。但不少人对疫苗接种的护理知识一知半解,殊不知科学的接种护理能让疫苗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接种前的准备到接种后的观察,每一个环节的护理都至关重要。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接种安全的基础。首先,需明确自身是否符合接种条件,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再接种,急性发热或处于疾病急性期的人群则需推迟接种。若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特殊药物,务必提前咨询医生,评估接种风险。其次,要准备好相关证件,如身份证、既往接种记录等,以便医生准确评估接种资格。接种前一天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和辛辣刺激食物,让身体处于较好状态迎接接种。此外,接种前需主动告知医生自身的过敏史、基础疾病史等,尤其是对鸡蛋过敏的人群,需提前与医生沟通,选择合适的疫苗类型。
接种过程中的配合与护理同样不可忽视。接种时应保持放松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导致血管收缩,增加接种难度。接种部位通常选择上臂三角肌,接种前医生会进行局部消毒,此时需配合暴露接种部位并保持不动。接种瞬间可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儿童可通过玩具、动画片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减少哭闹。接种完成后,不要立即离开接种点,需在观察区停留30分钟,这是应对急性过敏反应的关键时段。在此期间,若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接种后的护理是巩固接种效果、防范不良反应的重点。接种后24小时内,接种部位应避免接触水,保持干燥清洁,以防局部感染。部分人接种后可能出现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等轻微反应,这属于正常现象,若红肿范围较小,可适当冷敷缓解不适,一般1~2天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切忌抓挠或热敷。少数人可能出现低热(低于38.5℃)、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可通过多喝温水、保证休息缓解,通常1~3天会自行恢复。接种后一周内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熬夜和大量饮酒,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帮助身体更好地产生免疫应答。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8.5℃)、接种部位严重红肿化脓、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接种史。
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接种护理需更加精细。老年人接种后应有人陪同回家,24小时内避免独自外出,若本身患有呼吸系统疾病,需密切关注呼吸状况;儿童接种后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给孩子穿宽松衣物,避免摩擦接种部位,同时修剪指甲防止抓挠;孕妇接种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选择适合孕期的疫苗类型,接种后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若出现腹痛、胎动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流感疫苗接种不是“一接了之”,科学的护理贯穿全程。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让疫苗充分发挥保护作用,为我们的健康筑起坚实屏障,从容应对流感季的挑战。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