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7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愈发严峻。2022 年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 51.9%,其中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分别达 36.7%、71.4%、81.2%,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趋势。近视虽不可逆,但可防可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明确提出推广中医药特色技术,为孩子们的视力健康保驾护航。中医在近视防控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结合多种适宜技术,能有效守护儿童青少年的清晰“视”界。
中医对近视的认知
中医认为,近视的发生与气血不足、心阳不足、肝肾两虚等密切相关。从病机来看,儿童青少年近视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特点。心阳不足、气虚会导致神馁、神光拘敛,这与早期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转化有关;长时间过度用眼使津血耗损、眼睛失养,与中度近视向高度近视转变相关;精血亏虚、目络瘀滞,与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眼底病变演化联系紧密;而痰瘀互结、毒损目络,则与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及眼底新生血管形成有关。基于这些认知,中医形成了多种防控近视的适宜技术。
实用的中医适宜技术
穴位按摩:简单有效缓解眼疲劳
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和气血,舒缓眼部疲劳,达到预防近视的效果。其中,眼保健操是广为人知的方式,普及到校园意义重大,不仅是学生,任何用眼过度的人都可进行。
眼保健操主要手法有按揉攒竹穴、按压睛明穴、按揉四白穴、按揉太阳穴、轮刮眼眶等,还可结合按揉风池穴、揉捏耳垂等增强效果。具体步骤为:按揉攒竹穴(眉毛内侧端),顺时针旋转 8 次;按压睛明穴(眼睛内侧角,鼻梁与内眼角之间),重复按压放松 8 次;按揉四白穴(下眼眶中点稍下方凹陷处),顺时针旋转 8 次;按揉太阳穴(眉毛尾端与头发生长线之间凹陷处),顺时针旋转 8 次;轮刮眼眶,用食指侧面从内眼角刮至外眼角,上下各 8 次。
做眼保健操要遵循“准确、足时、足量、持久”原则,每天坚持两次,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除了眼保健操涉及的穴位,眼周的鱼腰、印堂、丝竹空等,以及全身的太冲、肝俞、肾俞等穴位,对缓解眼疲劳和防控近视也有显著效果。按摩时选3-5个穴位,每个按摩3-5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且循经取穴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耳穴压豆:简便安全的防控手段
耳穴压豆是通过在耳朵特定穴位贴压王不留行籽来刺激耳穴,调节脏腑功能,从而防治近视。它操作简便、安全经济,在学校和家庭中推广价值极高,对假性近视向低度近视发展、低度近视向中高度近视演化有明显效果。
常用穴位包括眼、目1、目2、心、肝、脾、肾、神门等。操作时,采用中央黏附王不留行籽的耳贴,贴于上述穴位,患者每天自行按压4-5次,每次5-10分钟,连续5天后取下清洗耳廓,换新贴对侧耳朵,5周为1个疗程。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前要对局部手、耳进行消毒,避免感染。若有皮肤过敏情况,需及时终止治疗,去除耳豆。
膏方食疗:药食同源助护眼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通过食疗可滋补肝肾、补益气血,调节脏腑功能,预防近视。像枸杞、菊花、胡萝卜等都是具有明目功效的食物,还可根据个人体质,由中医师开具针对性膏方进行调理。
推荐一款杞豆排骨汤,源自广东省中医院杨志敏教授的《每日一膳》。其材料有枸杞子20克、黑豆30克、猪排骨300克、黄酒150毫升、生姜3片、食盐适量。做法是先将枸杞子、黑豆用清水浸泡1小时,猪排骨焯水去腥,再把所有食材放入瓦煲,加2.5升水,沸腾后煲1小时,调味即可。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春天是养肝明目的好时机,枸杞子和黑豆性味温,入肝肾经,有补肝肾明目的功效,且以“青仁黑豆”为佳,加入黄酒调味,适合用眼较多、眼睛干涩疲倦的人群。
体质调理:个性化防控基础
中医认为每个人体质独特,不同体质易患不同疾病,调理体质可预防近视。比如肝肾阴虚型体质,可通过滋阴补肾调理;气血不足型体质,则需补益气血。个人体质情况可前往医院由中医师辨识,以便进行针对性调理。
传统功法:身心同调护视力
传统功法握固安神导引方源自坐姿八段锦“握固冥心坐”,能安神养神、缓解视觉疲劳。动作分解:垂腿端坐、调匀鼻息、微闭双目;两手屈拇指握四指成握固状,先放身体两侧,再放腹前叩齿,9次1组,做4组共36次;叩齿集神后,十指交叉向后抱昆仑(头部后脑),调息9次后放下,恢复端坐。
练习注意事项:握固时双手拇指弯曲、其余四指紧握;冥心静坐要收敛精神、脊柱挺拔、头部端正;叩齿要集中精神;抱昆仑可提神醒脑、安抚心神;工作或学习一小时后,花三分钟练习可缓解疲劳、提升专注力。
日常生活配合也很重要。除中医适宜技术外,要引导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如保证室内光线适中、控制阅读距离、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用眼卫生、适当户外活动、保持规律生活等。
中医适宜技术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有效途径,家长和孩子可按需选择并坚持,同时配合科学用眼,共筑清晰“视”界。但这些方法不能替代专业医师的建议,视力有波动或伴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