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一觉醒来发现右边胳膊腿动不了,说话也含糊不清”——这是脑卒中患者最常描述的发病场景。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脑卒中发病前往往会释放早期信号,及时识别这些信号并快速就医,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脑卒中:大脑的“紧急停电”
脑卒中本质上是脑部血管出了问题,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病例的80%以上,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栓堵塞,脑部供血中断,脑细胞因缺氧而坏死;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血管破裂出血,压迫脑组织导致功能障碍。无论是哪种类型,脑细胞一旦缺血缺氧超过4-6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留下终身残疾。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不同区域控制着不同的功能。当负责运动的脑区受损,会出现肢体瘫痪;负责语言的区域受累,会导致说话不清或无法理解他人语言;负责视觉的区域病变,会引发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这就是为什么脑卒中患者会突然出现半边身子动不了、说话含糊、眼睛看不清等症状。
脑卒中发作往往突然,但很多患者在发病前几小时或几天,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最新医学指南推荐使用BEFAST原则识别卒中:
B(Balance)平衡障碍:突然头晕、站立不稳或行走时向一侧偏斜,如同醉酒状态。
E(Eyes)视力障碍:单眼或双眼突然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或看东西有重影。
F(Face)面部下垂:微笑时一侧嘴角下垂,面部不对称,无法做出完整的表情。这是因为控制面部肌肉的脑区受损,导致一侧面部肌肉无力。
A(Arm)肢体无力:双臂平举时,一侧手臂无力下垂,无法保持平衡。或单侧手脚麻木、无力,握东西时突然掉落,走路时一条腿拖曳。
S(Speech)言语障碍:说话含糊不清,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无法理解他人的简单指令。比如想说出“喝水”,却只能发出模糊的音节。
T(Time)及时就医: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无论持续时间长短,都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记住“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
除了FAST原则涵盖的症状,脑卒中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早期信号: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尤其是从未有过的“爆炸样”头痛;单侧或双侧视力突然模糊、发黑,或看东西有重影;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像“醉酒”一样;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伴随肢体无力;说话或理解语言突然出现困难,即使几分钟后恢复也需警惕。这些“小症状”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是脑卒中的明确预警,发生后短期内出现真正卒中的风险极高。
脑卒中急救:黄金时间窗至关重要
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是“时间”,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存在一个“黄金治疗时间窗”——发病后4.5小时内。在这个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或在6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部分患者通过专业检查(如脑部CT灌注成像),在发病后24小时内接受治疗仍可能获益,从而恢复脑部供血,并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果错过这个时间,脑细胞已发生不可逆坏死,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当发现家人或身边人出现脑卒中症状时,正确的急救步骤能挽救生命: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晰说明患者症状、发病时间和准确地址,让急救人员做好准备。不要自行判断症状“不严重”而延误呼叫。
• 保持患者平卧: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解开患者衣领、腰带,保持呼吸通畅。
• 记录发病时间:准确记住症状出现的具体时间,这对医生判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即使症状自行缓解,也要告知医生发病时间。
脑卒中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能识别早期信号,把握黄金救治时间,做好日常预防,就能有效降低它的危害。记住,脑卒中的早期信号可能短暂而轻微,但每一次忽视都可能付出沉重代价。把这些信号牢记在心,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帮助身边的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