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长和  单位: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东汽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12
13094

腹股沟疝的基本概念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皆有可能发病。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如脂肪、肠管等,通过腹股沟区域的薄弱点突出,形成一个可复性或不可复性的包块。可分为直疝和斜疝两种类型,斜疝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腹股沟疝的成因

腹股沟疝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两大方面。

1. 腹壁强度降低:腹壁肌肉的薄弱或松弛是腹股沟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可能是由于先天发育不全,如鞘状突未闭或闭合不全;也可能是后天性因素导致,如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感染等。老年人、体弱消瘦患者因肌萎缩导致腹壁强度降低,肥胖患者则因腹腔压力过大而增加疝气的风险。

2. 腹内压力增高:长期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腹内压力增高,进而促使腹股沟疝的形成。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等也可能导致腹内压力短暂性增高,诱发疝气的发生。

腹股沟疝的症状

腹股沟疝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腹股沟区域突出物:最明显的症状是在腹股沟区域或阴囊处可触及一个突出的包块,这个包块可能在站立、行走或咳嗽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时包块可消失。包块质地较软,一般无触痛,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包块可能逐渐增大并出现触痛。

2. 疼痛或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股沟区域或阴囊处的不适感或疼痛,尤其在活动或用力时可能加重。

3. 消化道症状:部分腹股沟疝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4. 嵌顿与绞窄:若疝内容物发生嵌顿,可引起剧烈疼痛,肿块变硬、触痛明显,并伴有肠梗阻表现。嵌顿时间过长导致缺血坏死时,疼痛持续加剧,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甚至出现溃疡或坏死。

腹股沟疝的诊断

腹股沟疝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1. 病史采集与体检:医生会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以及是否伴有疼痛等,随后进行物理检查,观察在特定姿势下包块是否出现及可复性。

2. 影像学检查:对于复杂的或不典型的病例,可能需要超声波检查或CT扫描来进一步确认疝气的位置、大小及是否合并其他并发症。

腹股沟疝的治疗

腹股沟疝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适用于不能立即手术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如婴儿或有严重并发症的老年人。主要方法是佩戴疝气带,以防止疝块突出、减轻不适感。需要注意的是,疝气带仅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根治腹股沟疝,可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

2. 手术治疗:是根治腹股沟疝的主要方法,分为传统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手术目的主要是修补腹壁的缺损,防止疝气复发。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而被广泛采用。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腹股沟疝的预防措施

尽管有些腹股沟疝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1. 加强体质锻炼: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腹壁强度。

2. 避免过度劳累:举重、剧烈咳嗽或长时间站立等活动可能增加腹压,促进疝气形成。

3. 及时治疗增加腹压的疾病:如便秘、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等,这些疾病会增加腹压,从而增加疝气的风险。

4. 合理饮食: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5. 定期体检:对于存在腹壁强度降低的人群,如老年人、肥胖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腹壁缺陷。

总结

腹股沟疝虽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了解其成因、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对于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腹股沟疝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恢复健康的关键。通过加强预防意识、及时发现并治疗腹股沟疝,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和复发率,保障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