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威  单位:崇州蜀州颈腰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6
939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骨骼也变得脆弱,脊柱压缩性骨折成为较为常见的病症。这不仅给老年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了解其手术治疗及恢复方法,对于促进老年人康复至关重要。

一、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病因与症状

1.病因

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引起。随着年龄增加,骨量流失加速,骨密度降低,脊柱椎体难以承受正常压力,轻微外力如咳嗽、弯腰提物甚至无明显诱因都可能导致椎体压缩变形。此外肿瘤转移至脊柱、长期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也可能引发。

2.症状

骨折后老人常感到背部剧烈疼痛,活动时加剧,卧床休息可稍缓解。脊柱局部可能出现肿胀、压痛,严重时还会伴有脊髓神经受压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二、手术治疗方式及适用情况

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起到支撑椎体、缓解疼痛的作用。适用于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且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较大手术的情况。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减轻疼痛,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精准地将穿刺针插入病变椎体,然后注入骨水泥,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半小时左右。

2.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在PVP基础上发展而来,先通过球囊扩张恢复椎体高度,再注入骨水泥。不仅能解除疼痛,还能更好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对于椎体压缩较重、有明显后凸畸形倾向的患者更为适用。不过,相对PVP来说,手术操作稍复杂,费用也略高。手术时,医生先将球囊置入椎体,通过扩张球囊撑起压缩的椎体,恢复其高度,然后再注入骨水泥,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恢复脊柱的正常形态。

三、术前准备要点

1.身体检查

全面评估老人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因为手术虽小,但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手术风险不容忽视。例如,心肺功能不佳可能无法耐受手术中的俯卧位,凝血功能障碍易导致术中术后出血。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患者身体状况,如控制血压、血糖,改善心肺功能,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测试等检查,以准确评估心肺功能。对于血压、血糖异常的患者,会通过药物和饮食调整将其控制在合适范围。

2.心理疏导

老年人面对手术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这会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与老人沟通,可以向老人详细讲解手术步骤,如手术是如何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如何通过小切口完成操作等,让老人心中有数。同时,分享一些同年龄段患者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老人的勇气。

四、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1.早期康复

术后数小时,若患者状况良好,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第二天可尝试半坐卧位,逐渐增加坐立时间;一周左右,可根据恢复情况,在支具保护下短暂站立、行走,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早负重。在进行踝泵运动时,患者可缓慢用力将脚尖向上勾起,再向下踩,每次保持5-10秒,重复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则是将腿伸直,用力收紧大腿前方的肌肉,持续数秒后放松。

2.生活护理

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防止褥疮,并注意更换衣物和床单。饮食上给予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果,以助力骨骼愈合,可将食物制作得更加精细软烂,方便老人进食,如将鱼肉做成鱼丸、蔬菜切碎等。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骨水泥分布及脊柱恢复情况,确保康复进程顺利。

总之,老年人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治疗为患者解除病痛提供了有效途径,而科学的术前准备与细致的术后恢复护理则是康复的关键。家属、医护人员需携手合作,关注老人身心变化,帮助他们重拾健康,安享晚年。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