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晓菁  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消化肿瘤血液风湿免疫内科  发布时间:2025-11-04
61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常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反复出现,虽不危及生命,却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让不少人备受困扰。肠易激综合征的“脾气”多与饮食刺激、情绪波动、生活习惯不当等因素相关,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帮助患者减少症状发作频率,摆脱不适困扰。

       饮食管理:避开“肠敏感”诱因

       避免刺激肠道的食物:减少摄入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这些食物易刺激肠道黏膜,加重腹痛、腹泻;同时限制咖啡、浓茶、酒精及碳酸饮料,它们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诱发腹胀或排便紊乱。此外,部分人对牛奶、豆制品等乳糖或产气食物敏感,摄入后易出现腹胀、排气增多,可根据自身反应逐步排查并减少食用。

       合理搭配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调节肠道蠕动,但需根据排便情况调整。便秘为主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香蕉、苹果泥),帮助软化粪便;腹泻为主的患者则需控制膳食纤维摄入量,避免过多粗纤维(如芹菜、韭菜)加重腹泻,可选择山药、南瓜等温和易消化的食物。

       养成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前者会让肠道突然承受大量食物消化压力,后者则可能导致肠道蠕动紊乱。三餐需定时定量,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进食时细嚼慢咽,增加食物咀嚼次数,让食物在口腔中充分研磨与初步消化,减轻肠道后续消化负担。同时务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变质、不洁食物,防止肠道感染诱发症状急性发作。

       情绪调节:安抚肠道“情绪”

       保持规律作息:长期熬夜、作息紊乱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肠道的调节,加重症状。每天固定时间入睡和起床,保证充足睡眠,让肠道与身体同步进入“休息-工作”节律,减少功能紊乱的可能。

       学会放松减压:压力过大、焦虑、紧张时,可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每天抽出10~15分钟专注于呼吸或身体感受,缓解精神紧绷;也可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听音乐、养花),转移注意力,减少负面情绪对肠道的影响。

       及时疏导情绪:遇到情绪困扰时,避免独自承受,可与家人、朋友沟通倾诉,或通过专业心理疏导释放不良情绪。情绪的平稳能让肠道蠕动更规律,减少腹痛、腹胀等症状的发作。

       生活习惯:给肠道温柔呵护

       适度运动促蠕动:每天进行适量的温和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或腹泻症状。运动强度需适中,避免剧烈运动刺激肠道,建议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

       注意腹部保暖:肠道对温度敏感,腹部受凉易导致肠道痉挛,诱发腹痛、腹泻。日常注意腹部保暖,尤其是季节交替或空调房内,可佩戴轻薄的腹围,避免冷风直吹腹部;睡前也可热敷腹部,帮助肠道放松。

       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每天固定时间(如晨起或餐后)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稍作等待,让身体形成条件反射;排便时避免玩手机、看书等分心行为,专注排便,减少排便时间,避免久蹲增加肠道负担。

       总之,肠易激综合征的护理是一个需要耐心与坚持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通过饮食、情绪、生活习惯的综合调整,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在1~3个月内得到明显改善。在此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法。若症状反复加重,如腹痛频率增加、出现便血、体重明显下降等情况,或严重影响正常工作与睡眠,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检查与干预。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