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焯豪  单位: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发布时间:2025-08-29
390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高危病症,在发病期若得不到及时的针对性治疗,可能会因为胆红素快速升高而引发急性损伤,对患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和护理水平显著提升,通过早期筛查、科学治疗及精细化护理措施的综合应用,绝大多数患儿的病情得以有效控制,最终实现顺利康复。本文解析溶血性黄疸的“可怕”本质,并系统阐述如何通过科学护理降低风险。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有多“可怕”

诱发胆红素脑病

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具有脂溶性,可穿透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节、脑干核团,诱发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先增高后降低)、嗜睡、抽搐,甚至呼吸暂停。胆红素脑病会给患儿脑部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存活者中约50%-70%会出现听力丧失、智力发育迟缓、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严重者可发展为脑瘫。

溶血-贫血-心衰的恶性循环 Rh溶血病患儿红细胞破坏速率可达正常新生儿的20-50倍,血红蛋白可骤降至60g/L以下,导致组织缺氧、心脏代偿性增大。若未及时输血,可能引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率高达10%-30%。

科学护理:全周期守护新生儿健康

产前预防与监测

孕早期进行血型筛查。所有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ABO和Rh血型检测,若存在血型不合风险,需进一步检测抗体效价。

高危孕妇做好宫内干预,对于Rh阴性母亲,若已生育过Rh阳性胎儿或有流产史,需在孕28周及产后72小时内注射Rh免疫球蛋白,阻断母体致敏。

做好孕期胎儿监测,对抗体效价极高或超声提示胎儿水肿者,需通过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监测贫血程度,必要时行宫内输血。

做足产妇的分娩准备。必要时提前联系具备新生儿换血能力的医院分娩,备好O型洗涤红细胞、AB型血浆。

若情况允许,分娩时应留取脐带血检测胆红素、血型及直接Coombs试验,为诊断提供依据。

产后黄金72小时监护

溶血性黄疸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需密切观察皮肤黄染程度。其一,黄疸监测。对高危新生儿进行持续性黄疸护理监测,出生后1小时内进行首次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其二,贫血评估。观察面色、甲床颜色、心率,触诊肝脾是否肿大。其三,神经系统监测。使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每8小时评估肌张力、原始反射,早期发现胆红素脑病迹象。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治疗护理

光疗护理

当血清总胆红素(TSB)超过小时胆红素风险曲线时,立即对患儿进行光疗治疗。新生儿进行光疗治疗时,护理人员会确保光疗箱温度在30-32℃,湿度在55%-65%,患儿仅穿纸尿裤,戴眼罩保护视网膜。每2小时翻身一次,保证全身均匀受光,条件允许时可直接使用双面光疗箱。光疗时,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严格记录光疗时间、胆红素变化,及时调整方案。

换血疗法:重症患儿的救命措施

对于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换血阈值或存在急性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患儿,需立即实施换血疗法进行紧急救治。实施换血疗法时,护理人员会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为患儿建立脐静脉或外周动静脉通路,备好血液制品(ABO同型或O型红细胞+AB型血浆)。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输血反应。换血后继续光疗,监测血压、凝血功能,警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并发症。

家庭护理与随访

对患儿家属做好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做好喂养与排泄促进指导。鼓励母乳喂养,每2-3小时哺乳一次,宝宝摄入充足,能够促进胆红素排泄。复诊与随访:出院后第3、7天复查TSB,直至完全正常。满月时行全面体检,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居家期间,如出现易被惊扰、食欲不佳、精神萎靡等异常表现时应立即门诊就诊。

结语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虽“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产前预防、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绝大多数患儿能够平安度过黄疸期。作为家长,我们需保持冷静,积极配合医疗团队,用爱与科学为新生儿筑起健康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