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环蛇是我国陆地上毒性很强的毒蛇之一,其咬伤事件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后果往往十分严重。许多人在被银环蛇咬伤后,因伤口不肿不痛而掉以轻心,却不知毒素可能在短短2小时内就要了性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银环蛇毒液的成分及作用机制
银环蛇毒液主要包含神经毒素,其中α-银环蛇毒素是导致人死亡的主要成分。这种毒素能够与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受体紧密结合,不可逆地阻断神经信号向肌肉的传递。当毒素进入人体后,会优先作用于控制呼吸的膈肌和肋间肌,使这些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导致患者逐渐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变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外,毒液中还含有β-神经毒素,它会破坏突触前膜的神经递质释放,进一步加剧肌肉的麻痹程度。
咬伤后症状的特点
局部症状轻微:银环蛇咬伤后,伤口通常只有轻微的疼痛、红肿或麻木,甚至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伤口处仅有浅浅的牙痕。这源于其毒液成分以神经毒素为主,缺乏眼镜蛇、蝮蛇等毒液中常见的导致剧烈肿胀、疼痛和组织坏死的大量蛋白酶类。 这种极强的隐匿性很容易使患者误认为是无毒蛇咬伤或普通外伤,从而导致对伤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延误就医。
全身症状延迟出现:中毒后1~4小时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眼皮下垂、视物模糊、嗜睡、吞咽困难等。而到了4~6小时后,病情会迅速恶化,进入危险期,患者可出现呼吸抑制、瞳孔散大、肌肉无力等症状,此时救治的难度将大幅增加。
致死速度快的原因
神经毒素起效迅速:银环蛇毒液中的神经毒素进入人体后,会快速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受体结合,阻断神经信号的传导。由于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较快,因此毒素能在短时间内广泛地发挥作用,使得控制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的肌肉迅速陷入麻痹状态,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时间大幅提前。
毒素对呼吸中枢的影响:除了直接作用于呼吸肌,银环蛇毒素还可能对呼吸中枢产生影响。呼吸中枢是调节人体呼吸节律和深度的重要部位,一旦受到毒素的干扰,呼吸功能将受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速了呼吸衰竭的进程,使得患者在咬伤后2小时内就可能因缺氧而死亡。
其他影响因素
个体差异: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免疫力以及对毒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一些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老人、儿童、患有慢性疾病者等,在被银环蛇咬伤后,身体对毒素的耐受性更差,毒素在体内的扩散速度更快,生理功能受到的损害也更严重,因此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致命性的后果。
咬伤部位:如果银环蛇咬伤的是人体的一些特殊部位,如颈部、面部、四肢靠近躯干的根部等,这些部位的血液循环较为丰富,与重要的神经和脏器联系紧密,毒素能够更快地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尤其是快速到达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关键部位,从而大大缩短了毒素发挥作用的时间,增加了致死的风险。
救治不及时或错误处理:由于银环蛇咬伤后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未能及时意识到危险,从而耽误了就医时间。此外,一些错误的处理方法,如切开伤口排毒、用嘴吸吮伤口、冰敷或热敷伤口等,不仅无法有效去除毒素,反而可能加速毒素的扩散或造成伤口感染,进一步加重了病情,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此外,一些人会尝试用绷带紧绑伤口,认为这样可以阻止毒素扩散,但这种做法往往是错误的。绷带过紧会阻断伤口的血液循环,导致组织缺氧和坏死,进一步加重损伤。
结语
银环蛇咬伤后,由于其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迅速与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信号传导,优先作用于呼吸肌和呼吸中枢,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局部症状轻微、全身症状延迟的特点,容易让人误判伤情。再加上咬伤部位、个体差异以及错误的急救方法,会进一步加速病情恶化。因此,任何被银环蛇咬伤的情况都需高度警惕,务必尽快送医,以避免致命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