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述梅  单位:达川区河市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30
2344

支气管肺炎(常简称“肺炎”)是儿童时期尤其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它是指病原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支气管和肺泡,引起的炎症反应。虽然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但科学、精心的家庭护理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有效减轻症状、促进恢复、防止并发症,并减少再次感染的风险。

密切观察病情:当好孩子的“健康哨兵”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病情变化快,密切观察是家庭护理的第一要务。家长需要化身细心的“观察员”,留意以下关键信号:

体温监测:发热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体温变化能反映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定时测量体温(建议每4-6小时一次,高热时增加频次),准确记录体温数值和时间。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可作为辅助,但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和冰水浴。

精神状态观察:精神好坏是判断病情轻重最直观的指标。关注孩子是否清醒?眼神是否有神?对玩耍、呼唤、喜爱的食物/玩具是否仍有兴趣?是否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或异常嗜睡、萎靡不振、难以唤醒?如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持续哭闹难以安抚等是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

呼吸状况评估:肺炎的核心问题是呼吸系统受累,呼吸状况直接反映肺部炎症程度。在孩子安静(非哭闹、非刚吃完奶)、体温正常或稍高时数呼吸频率。

咳嗽与痰液观察:咳嗽是频繁、剧烈、痉挛性的?还是深咳?是否伴有呕吐?咳嗽声音是干咳还是湿咳(有痰音)?注意痰的颜色(白、黄、绿)、性状(稀薄、粘稠)、量(多少)、是否带血丝。鼓励能配合的大孩子将痰咳出观察。

环境优化:营造利于康复的“小气候”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是基础。每天应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但要注意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孩子身上,防止着凉。同时,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较为适宜。适宜的温湿度能让孩子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减轻咳嗽和呼吸困难症状。此外,室内要保持安静,减少噪音干扰,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呼吸道护理:畅通呼吸道的“生命线”

拍背排痰:通过震动促进小气道深部的痰液松动、脱落,并向大气道移动,利于咳出或吸出。餐前30-6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免引起呕吐。痰多时或雾化/用药后进行效果更佳。

雾化吸入治疗:是治疗肺炎、缓解喘息、稀释痰液的重要手段。严格按医生处方使用雾化药物(如生理盐水、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糖皮质激素等),掌握正确的药物剂量、吸入次数和疗程。雾化后及时洗脸漱口,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残留。

保持鼻腔通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尤其是小婴儿。可使用婴儿专用生理盐水/海盐水喷鼻或滴鼻,软化鼻痂后用吸鼻器或棉签轻轻清理。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呼吸和吃奶。

营养与喂养:供给康复的“能量站”

发热、呼吸急促都会增加不显性失水,充足水分有助于稀释痰液、促进排泄、预防脱水。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选择粥、面条、馄饨、烂饭、蒸蛋羹、蔬菜泥/碎菜、肉末/鱼泥等。暂停油腻、煎炸、辛辣、过甜、生冷、易产气(如豆类、牛奶过量可能加重腹胀)的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瘦肉末、鱼肉、禽肉、豆制品)和富含维生素的蔬果(需做软烂)。如果孩子实在没胃口,不要强迫进食,保证水分更重要。待症状稍缓解再逐步增加营养摄入。

预防护理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减少病原体感染机会;保证孩子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踢球等,增强体质。此外,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也能有效预防部分病原体感染引发的支气管肺炎。

儿童支气管肺炎护理是一个细致而持续的过程,家长们掌握以上护理要点,就能在孩子患病时给予科学、有效的照顾,帮助孩子减轻痛苦,更快地战胜疾病。同时,做好预防护理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