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艳芝  单位:​广西百色市平果市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8-26
148

宝宝呕吐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掌握一些安全有效的应急方法,有助于缓解宝宝不适、安抚家长情绪。推拿与中药贴敷作为传统中医外治法,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是家庭应急处理的常用选择。

一、宝宝呕吐的常见原因及初步判断

宝宝呕吐原因多样,准确判断原因是合理应对的前提。当呕吐物为未消化食物,且伴有腹胀、食欲不振时,积食往往是“罪魁祸首”,这多因宝宝进食过量或食物不易消化,致使食物在胃内积滞,胃气上逆引发呕吐。若呕吐物清稀并夹杂泡沫,受凉导致脾胃受寒、运化失常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宝宝呕吐频繁,还伴有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需高度警惕感染等严重情况,如胃肠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务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治疗。

二、推拿止吐的具体操作方法

推拿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缓解宝宝呕吐方面独具优势。推拿时需遵循“轻柔渗透”原则,根据不同证型精准选择手法。让宝宝仰卧后,家长先洗净双手并搓热,以减少对宝宝皮肤的刺激并增强温热效应。中脘穴位于肚脐上4寸(约宝宝4横指宽处),是调理脾胃、和胃降逆的关键穴位。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中脘穴,力度以宝宝感觉舒适为度,每次3-5分钟,能有效调节脾胃功能,缓解呕吐症状。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指尖轻轻按揉,每侧1-2分钟,可有效缓解恶心、呕吐带来的胃肠不适。若宝宝因积食呕吐,揉板门穴(手掌大鱼际处)效果显著,以拇指顺时针旋揉2-3分钟,可促进消化,化解积滞。若为受凉呕吐,推揉外劳宫穴(手背第2、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能起到温阳散寒的作用,操作时以温热感透入穴位为佳,每次2分钟。需注意,推拿时要避开宝宝皮肤破损处,若宝宝哭闹抗拒,切不可强行操作,应暂停片刻,安抚宝宝情绪后再尝试。

三、中药贴敷的配方与使用步骤

中药贴敷通过药物经皮肤渗透发挥作用,特别适用于呕吐频繁、难以口服药物的宝宝。常用的止吐贴敷配方由生姜3克(温中散寒)、半夏3克(降逆止呕)、丁香1克(温胃止吐)组成。将这些药材研磨成细粉,加适量温水调成糊状后,捏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使用前,先用温水将宝宝脐部(神阙穴)擦拭干净,待皮肤干燥后,把药饼置于脐中,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4-6小时,每日1次。若宝宝皮肤敏感,可在胶布边缘涂抹少量婴儿润肤霜,减少胶布对皮肤的刺激。贴敷期间,要密切观察宝宝局部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一旦出现需立即取下药饼。对于积食引起的呕吐,可在上述配方中加入山楂粉2克,增强消食化积功效;受凉呕吐则可添加艾叶粉1克,强化散寒效果。

四、应急处理期间的护理要点

应急处理期间,精心的护理细节对宝宝恢复至关重要。宝宝呕吐后,要迅速清除口腔内残留呕吐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发窒息,可让宝宝侧卧片刻,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后半小时内,不要急于喂水或进食,给胃肠留出恢复时间。之后,少量多次喂服温米汤或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饮食上,暂时调整为清淡易消化食物,如小米粥、烂面条,避免牛奶、肉类、甜食等加重胃肠负担,待呕吐缓解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同时,注意宝宝腹部保暖,用温热的毛巾或水温不超过50℃且外包毛巾的热水袋热敷腹部,每次10-15分钟,可有效缓解胃肠道痉挛。

五、需及时就医的情况及常见误区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推拿与中药贴敷仅适用于轻症呕吐的应急处理。若出现呕吐持续超过6小时且无法进食进水、呕吐物带血或呈咖啡色、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剧烈腹痛、精神差、尿量明显减少,以及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频繁呕吐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肠梗阻、肠套叠、感染性腹泻等严重疾病,必须立即就医,通过专业医学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家长们还要避免一些常见误区。不要在宝宝呕吐时强行按压腹部或喂食止吐药,以免加重宝宝不适。中药贴敷并非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过度刺激反而可能损伤宝宝娇嫩皮肤。推拿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宝宝疼痛抗拒。

总结

推拿与中药贴敷配合科学护理,可缓解宝宝呕吐症状,但家长应理性看待,谨记其适用限度。如无法判断或症状加重,须及时就医,以确保宝宝安全。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