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泽民  单位:惠东县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312

脓毒症,顾名思义,是一种极具“毒性”和“破坏力”的器官功能损害综合征。由于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脓毒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往往引起广泛关注。那么,脓毒症究竟是什么?它为何如此危险?ICU又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呢?

1、什么是脓毒症?

定义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发的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进而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综合征。一般情况下,机体在受到病原体入侵后,免疫系统会激活来抵御外侵的微生物。然而,在脓毒症中,免疫反应因过度激活而出现紊乱,进而波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最终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威胁生命。简而言之,细菌或病毒(反派)入侵,免疫系统(警察)出动,本应精准打击的防御机制却变得“失控”,开始无差别攻击,造成全身各器官的损伤。

特点

脓毒症被誉为ICU中的“头号杀手”,主要原因有三:(1)易触发。感染是引发脓毒症的根本原因,几乎任何对人类有害的病原体导致的任何部位的感染,都有可能导致脓毒症(2)难救治。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后劲大。脓毒症的“毒”并不仅仅体现在高死亡率上,许多成功救治的患者即便痊愈,依然可能在数年内面临显著的生活能力障碍,并且面临再感染、再入院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2、ICU如何“扭转乾坤”—严密监测下精准治疗

   尽管脓毒症凶险异常,但ICU作为与死神交锋的最前沿阵地,在其“天罗地网”般的严密监控下,通过“步步为营”的精准治疗,能够扭转局势,将濒临绝境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让患者转危为安。

抗感染治疗

“狂扫”阶段:未明确病原体前,立即启动广谱猛药,这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瞄准”阶段: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以尽快控制感染源,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同时,持续监测病情、体温、炎症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以评估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液体复苏

脓毒症患者通常出现血管扩张和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快速补充液体,包括生理盐水、白蛋白、血浆、人工胶体等,起到扩充血容量、纠正休克的作用,从而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器官灌注。在复苏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及时调整液体用量,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尿量的正常水平。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液体复苏后患者若低血压持续存在,此时需要采用血管活性药“强行收缩血管+增强心脏收缩”,以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与灌注,预防休克。血管活性药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等。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器官支持

呼吸支持:根据呼吸功能指标的监测,合理选择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方案。

肾功能支持:根据肾功能监测结果,当患者出现肾衰竭时,合理采用血液透析、CRRT等予以支持。

其他器官功能支持:保肝、脱水(预防脑水肿)、神经营养等。

其他辅助治疗

止痛药或者镇静剂:缓解烦躁和疼痛;

免疫调节剂:包括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改善免疫功能。

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灶、引流脓液。

3、脓毒症的预防

正所谓,危害难以逆,但预防有选择,健康行为是疾病预防的最有效途径。主要预防方法包括:

预防感染

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室外聚集以减少交叉感染。通过切断传播途径、做好隔离措施、及时接种相关疫苗等方法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

提高机体免疫力

通过健康饮食、科学运动、规律作息等保健行为,增强机体免疫细胞的活力,增强身体免疫屏障功能,从而抵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早期识别与治疗感染

针对免疫力低下、合并多脏器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高危人群,应警惕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及早识别并及时就医,以促进临床诊断和在有效时间窗内控制感染,预防脓毒症的发生。

总之,脓毒症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临床综合征,涉及生理功能和代谢的紊乱。ICU通过严密监测和系统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采取健康行为,积极预防脓毒症,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