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出现异常凝结的表现,受其影响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该病症多见于下肢部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该疾病的发生率呈不断攀升的趋势,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吧!让我们一同守护血管健康。
一、哪些人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1.久坐、久卧的患者:对于需要长期卧床、久坐等群体更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
2.术后患者:多见于骨科、腹腔大手术后的患者。
3.孕产妇:妊娠期以及产后血液高凝状态者。
4.高龄、肥胖、吸烟者:此类群体存在代谢慢、血管功能差的特点,发生深静脉血栓疾病的风险更高。
5.患有肿瘤、心脏病、凝血功能异常者。
6.存在血栓家族史或既往病史者。
二、引起深静脉血栓的原因?
1.血流缓慢:长期卧床、久坐不动(例如长途飞行、乘车),会导致腿部肌肉活动量减少,此时血流会减慢,增加血栓事件发生的风险。例如:骨折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患者自身的腿部活动会严重受限,从而造成血流缓慢,这也为血栓形成创造了条件。
2.血管壁损伤:手术、外伤、静脉穿刺等均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当血管内皮受损后,会激活人体的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等物质聚集在破损处,最终形成血栓。
3.血液高凝状态:孕期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肿瘤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会释放某些物质最终影响凝血功能;长期服用避孕药也会改变血液的凝血特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1.肢体肿胀:肢体肿胀是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常见症状,且多见于下肢。血栓阻塞静脉后,血液则会回流不畅,液体就会在组织间隙内积聚,最终造成腿部出现明显的肿胀感,并伴随皮肤紧绷,严重时皮肤还会出现发亮的表现。
2.疼痛:患者常会感受到腿部疼痛,并且疼痛会在站立、行走等过程中加剧。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则是剧烈疼痛,对患者的正常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3.皮肤颜色改变:患者患病一侧的肢体皮肤颜色可能会变深,呈暗红色,这与血液淤积导致含氧量降低有关。同时,患者的皮肤温度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摸上去比正常部位的皮肤更热。
四、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1.合理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例如:久坐、久站等。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即可,并做一些简单的下肢运动,例如抬腿、屈膝、勾脚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长时间需要卧床的患者而言,应在家属的帮助下进行定期按摩,促进患者的血液回流。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应保持饮食均衡,避免摄入高脂、高盐等类型的食物,并且需要多吃蔬菜水果,严格控制体重。同时,坚持戒烟限酒,主要是因为烟草中含有的一些有害物质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酒精过量也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不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疾病。
3.适当药物预防:对于高危群体而言,例如,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4.定期筛查:应定期进行深静脉超声检查。
五、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1.日常功能锻炼
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
2.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在患病后,患者应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并明确药物的剂量、用法等,按时服用药物,切勿漏服、自行停药。若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或黑便,要及时就诊或告知医生。
3.心理护理
患者应保持心情放松,家人应对其提供细心的安慰,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4.穿着适合的衣物
避免穿戴过紧的衣物而影响血液循环。可以穿着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深静脉血栓疾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动”+“防”!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预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