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发烧是家长育儿时常见状况,体温升高时家长常心急如焚。其实,了解科学应对方法和家庭护理技巧,就能从容处理,助孩子尽快康复。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儿发烧知识与实用家庭护理妙招。
一、正确认识小儿发烧
(一)什么是发烧
通常,人体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区间。一般,儿童正常腋下体温在36℃-37℃,超过37.2℃认定为发烧。发烧不是疾病,而是身体应对感染或其他异常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免疫系统激活,提升体温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以对抗疾病。
(二)常见发烧原因
1.感染性因素:这是小儿发烧最常见的原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肠道感染(如轮状病毒肠炎)等。例如,孩子在季节交替时,容易因受凉而患上感冒,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
2.非感染性因素:包括疫苗接种反应、中暑、川崎病、风湿热等。孩子接种疫苗后,身体会对疫苗中的抗原成分产生免疫反应,部分孩子可能会出现低热,一般1-2天会自行缓解。
二、准确测量体温
1.腋温测量法:这是最为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把体温计的水银端放置在孩子腋窝中央,让孩子夹紧上臂,持续5-10分钟。测量之前,务必保证腋窝干燥,否则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2.耳温测量法:采用耳温枪进行测量,将耳温枪探头轻轻插入耳道,按下测量键,即可迅速获取体温数值。但需留意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耳道特征,测量时要将耳朵轻轻向后上方(3岁以上)或向后下方(3岁以下)牵拉,使耳道尽可能伸直,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肛温测量法:对于年幼、不配合的婴幼儿,这种测量方法更准确。使用肛温计前,先在前端涂适量润滑油,再轻轻插入孩子肛门约2 - 3厘米,测量2 - 3分钟。但此方法操作较复杂,还可能让孩子不适,需谨慎使用。
三、家庭护理妙招
(一)物理降温
1.温水擦浴:准备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后为孩子擦拭颈部、腋窝、肘部、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借水分蒸发降温。擦拭时要做好保暖,防止孩子着凉。
2.退热贴:将退热贴贴于孩子额头,利用凝胶成分吸收热量,局部降温,让孩子感觉清凉舒适。
3.减少衣物和覆盖物:孩子发烧时,不宜穿过多衣服或盖过厚被子,以免影响散热。可适当减少衣物,利于身体与外界热量交换,但不能让孩子处于过冷环境。
(二)合理饮食
1.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发烧会使孩子水分散失增加、易脱水,应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稀释后的鲜榨果汁等,保证水分供应,有助于散热、促进新陈代谢、加快毒素排出。
2.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孩子发烧时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蔬菜泥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可少食多餐,保证营养摄入。
(三)营造舒适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让室内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保持在22℃-26℃,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这样的环境既有助于孩子舒适,也利于病情恢复。同时,要让孩子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充足休息可让孩子身体有更多精力对抗疾病。
(四)观察病情变化
孩子发烧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饮食及大小便等情况。若孩子体温持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烦躁、呼吸急促、抽搐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四、合理使用退烧药
孩子体温超38.5℃或伴有明显不适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精神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退烧药。常用儿童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需严格按药品说明书或医生建议掌握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不可随意加量或缩短用药时间,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总之,孩子发烧会让家长担心,但掌握科学知识和正确家庭护理方法就能轻松应对。护理时保持冷静耐心,密切观察孩子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孩子定能在精心照料下尽快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