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排泄器官,肾脏承担着维持水液平衡、排除代谢废物与调节血压等多方面的功能,而肾病的发生则会直接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你知道中医对肾病是怎样认识的吗?中医又有哪些调理方法帮助患者远离“肾虚”呢?
中医对肾病是怎样认识的?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肾病被归类于“水肿”、“虚劳”等病症的范畴,其病位主要在于肾脏,但病症的根源往往并非直接源于肾脏本身,而是与肝脾肺等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特别是肝肾阴虚或阳虚的情况更容易导致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肾脏作为人体先天之本,需要依赖气血的滋养和阴阳的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肝肾亏虚不仅会导致肾脏精气不足,还会影响到人体的水液代谢、骨骼健康以及整体的生命活力,进而引发包括水肿、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性功能减退等在内的一系列症状。此外,长期的生活不良习惯如过度劳累、饮食不当、情绪压力过大等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正如中医古语所云“久立伤肾,过劳伤气”,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肾病发生的诱因。
中医调理,帮你远离肾虚!
1.药物调理
在对肾病患者进行调理的过程当中,中药调理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中医调理措施,只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与体质开出相应的处方,中医就能有效起到调理患者体内环境与改善肾功能的目的。例如,对于肾阴虚或肾阳虚的患者,中医就会使用滋阴补肾或温补肾阳作用的药材如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增强患者肾脏的功能;对于有水肿情况的患者,中医则会使用利水消肿的茯苓、泽泻、车前子等药材促进患者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等等。
2.针灸调理
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当中的经典外治法,同时也是调理肾病患者常用的方式之一,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选择并刺激特定的穴位来影响患者体内的经络与气血运行,进而起到调节体内环境与改善肾功能的目的。例如,对于有腰膝酸软、下肢无力等症状的肾病患者,中医就可以通过针刺环跳穴、委中穴、承山穴等穴位来进行缓解,同时还可以起到强筋健骨、通络止痛的作用;而通过刺激肾俞穴、命门穴与太溪穴等穴位,中医则可以有效增强患者肾脏的功能,促进精气的生成与存储,进而使患者肾脏虚弱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3.食疗调养
食疗是一种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借助食材的特性来调节人体功能,进而使人们的身体摆脱疾病影响的调理方法,这种方法对肾病患者症状的改善也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例如,当肾病患者存在水肿症状的时候,中医就会基于“药食同源”理念为患者选择一些具有利水消肿作用的食物,比如冬瓜、黄瓜、赤小豆等食物都能有效促进患者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进而使患者的水肿得到缓解;而对于有失眠、焦虑等症状的肾病患者,中医则会使用如酸枣仁、柏子仁、莲子心茶等食物帮助患者放松心情,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4.情志疏导
除了上文提到的调理措施之外,对患者的情志疏导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调理方法,这是因为中医有着“心肾相交”的理念,认为患者的情绪会通过影响心脏的健康而波及患者的肾脏,只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层面的压力,中医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肾脏的功能与改善身体的状况。在此过程当中,中医一方面会与患者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与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清现实,并且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医则会引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调节心理压力,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
作为人的“先天之本”,肾脏的健康对于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人们只有加强对肾脏健康的关注,并在出现肾病的时候及时采取中医的调理措施,才能更好地避免“肾虚”的发生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