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0在日常生活中,“笑尿了”常被当作一句玩笑话,但从实际来看“笑尿了”可能隐藏着一个需要重视的健康问题——压力性尿失禁,这是一种在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运动等腹压突然增加时,出现不自主漏尿的常见症状。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让很多人在公共场合不敢开怀大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我们有必要正确认识这一疾病,了解其成因和防治方法。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定义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在腹压突然增高(如咳嗽、喷嚏、大笑、提重物、运动等)时,尿液不受控制地从尿道外口渗漏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漏尿仅发生在腹压增加的瞬间,且不伴随尿急感。从生理机制看,正常情况下,盆底肌群和尿道括约肌如同“弹簧”般支撑膀胱和尿道,当这些结构因损伤或松弛导致支撑力下降时,腹压升高便会打破尿道与膀胱间的压力平衡,引发漏尿。
症状分级
(1)轻度:仅在剧烈压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或慢跑)发生漏尿。
(2)中度:在中度压力下(如快速运动或上下楼梯)发生漏尿。
(3)重度:在轻度压力下(如站立时)即发生漏尿,仰卧位时可控制。
治疗及康复指南
保守治疗(轻中度首选)
(1)凯格尔运动
方法:收缩盆底肌(如憋尿动作),保持3-5秒后放松,每天3组,每组10-15次,坚持3个月。
关键:需专业指导避免错误发力,可结合医院生物反馈治疗提升效果。
(2)生物反馈治疗:借助仪器监测盆底肌肉活动,直观反馈训练效果,帮助患者更精准地进行盆底肌锻炼。
(3)盆底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盆底肌肉被动收缩,改善肌肉功能。
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适量服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
(2)局部用药:使用局部雌激素软膏增强尿道黏膜弹性。
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重度患者)
(1)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通过缝合膀胱颈和近端尿道两侧的筋膜至耻骨联合或Cooper韧带,提高膀胱尿道连接处的角度。
(2)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通过植入吊带加强尿道支撑,是目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最有效和常用的方法,术后1年治愈率在90%左右。
预防之策
女性特殊时期的保护(从孕期到更年期)
(1)产后42天(盆底康复黄金期):产后42天至半年是盆底肌修复关键期,此时盆底组织未完全纤维化,及时干预可提升肌肉功能恢复率,规范训练可降低远期漏尿风险,建议产后女性常规评估盆底肌力,依结果选择个性化方案,高危产妇需强化康复干预。
(2)更年期管理(雌激素与肌肉保养):一方面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雌激素治疗,可减少漏尿频率;另一方面坚持“肌肉抗衰训练”,每周3次、每次20分钟盆底肌强化锻炼,配合每日10分钟腹式呼吸,可延缓肌肉力量流失。
日常预防“三字经”(控体重、忌憋尿、常锻炼)
(1)体重管理:将BMI控制在18.5-23.9kg/m²,腰围<85cm,避免腹部脂肪堆积增加盆底压力。
(2)排尿习惯:每2-3小时主动排尿,单次排尿时间不超过5分钟,杜绝“憋尿提神”“憋尿工作”等行为。
(3)核心训练:除凯格尔运动外,每周进行2-3次瑜伽或普拉提,强化核心肌群对盆底的支撑作用。
(4)便秘防控:每日摄入25g膳食纤维(如燕麦、西梅、芹菜),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过度用力。
(5)避免负重:提重物时采用屈膝屈髋姿势,减少弯腰动作;长期站立工作者每小时变换姿势,减轻盆底持续受压。
(6)定期筛查:35岁以上女性每2年进行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包括压力试验、盆底肌力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总之,压力性尿失禁并非“难言之隐”,而是可通过科学干预改善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公众需摒弃认知误区,重视高危因素,通过“预防-诊断-治疗”全流程管理,可以提升生活质量,避免SUI对身心健康造成的长期影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