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秋芬  单位:嘉祥县仲山镇卫生院 内科  发布时间:2025-08-05
140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心脏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泵”,规律地跳动着,为身体输送着生命的活力。然而,有时它会突然“闹脾气”,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其中异常心悸是较为常见的表现。了解心律失常的自我识别方法以及掌握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于我们守护自身健康至关重要。

认识心律失常与异常心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频率或激动顺序发生异常。正常的心脏跳动是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依次传导至心房和心室,引起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心律失常时,这个精细的电活动网络可能出现紊乱,导致心跳过快(心动过速)、过慢(心动过缓)、不规则(如早搏、心房颤动等)或心跳节律异常改变。

异常心悸是一种自我感觉心跳异常的症状,患者常常会感到心跳加速、心慌、心跳有力或不规则跳动,有时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胸腔内“蹦跳”。这种不适感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并且可能伴有胸闷、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自我识别方法

观察症状特点

1. 心跳频率: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感觉自己心跳明显超出这个范围,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例如,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持续超过 100 次/分钟,可能是窦性心动过速;而心率低于 60 次/分钟,且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可能是窦性心动过缓或其他缓慢性心律失常。

2. 心跳节律:注意心跳是否规则。可以通过触摸手腕桡动脉来感知。正常情况下,每次心跳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如果感觉心跳有停顿、漏跳,或者跳动不规律,如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可能是早搏或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早搏时,常会感觉到心脏提前跳动一次,随后有较长的间歇;心房颤动则表现为心跳完全无序,快速而紊乱,就像“颤抖”一样。

3. 伴随症状:除了心悸本身,还需关注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胸闷、胸痛可能提示心脏供血不足;头晕、黑蒙甚至晕厥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导致脑供血不足;呼吸困难可能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有关;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也可能是心律失常的伴随表现。

诱发因素与发作情境

某些情况下心律失常更容易发作,了解这些诱发因素有助于自我识别。例如,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兴奋过度)、剧烈运动、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如果在这些情境下出现心悸等不适,应警惕心律失常的可能。此外,一些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容易导致心律失常,若本身患有这些疾病,更要注意观察心脏症状的变化。

心律失常的急救方法

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伴有晕厥、意识丧失、呼吸困难、胸痛等紧急情况时,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并拨打急救电话。

保持冷静与休息

首先,要让患者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因为紧张情绪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让患者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以平卧位或半卧位为宜,以减轻心脏负担。

心肺复苏(针对心脏骤停)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如颈动脉、股动脉)等心脏骤停的表现,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施救者双手重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回弹,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持续约1秒,连续吹气2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

对于一些已知有心律失常病史且配备有相关药物的患者,在发作时可按照医生之前的嘱咐服用药物。例如,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尝试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等,但需注意操作方法和禁忌证)终止发作,若无效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拉帕米等药物。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自行用药存在风险,一定要在医生明确诊断和指导下使用。

及时就医

无论心律失常症状是否缓解,都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手段,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熬夜、控制情绪等,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出现异常心悸等症状,不要忽视,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时刻关注心脏健康,为生命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