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刚  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漩坪乡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2
137

哮喘并非完全无法控制的慢性病,真正的问题在于能否把握治疗时机与方法的匹配。长期依赖药物控制症状,常见的结果是反复发作、肺功能减退,甚至发展为不可逆气道重构。改变治疗思路,将调养时机前置,打破“发了才治”的局限,或许是缓解哮喘病程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医“冬病夏治”理念与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干预策略逐渐融合,推动了一种从体质改善与病理干预双重维度展开的新路径。

中医冬病夏治:时令调理为主

哮喘属“本虚标实”,寒邪常为外诱,阳虚体质又为内因。夏季阳气旺盛,是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有利时机,不再等病发才去压制,而是在病势未起时提前干预。冬病夏治的核心在于“借热驱寒”,通过温阳通络、提升肺气,以改善病灶所依赖的寒湿环境。

最常用的是贴敷疗法,在三伏天将辛温助阳的中药敷贴于肺俞、膏肓、神阙等穴位,以透经走络、散寒止咳;亦有选用艾灸、拔罐配合进行,通过温经逐寒,激活机体自我调节能力。配合内服补肺健脾的药物,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等,则增强体内正气,修复脏腑功能。这种干预不靠抑制症状,而是重构身体对气候和过敏原的反应方式,实际临床中,哮喘发作频次和严重程度可显著下降。

西医免疫调节:从根本机制干预

哮喘核心病理机制是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背后则是免疫系统异常应答。常规西医治疗虽可缓解症状,却难以逆转免疫紊乱。因此,新的治疗方式逐步转向对免疫系统的主动调节,以降低过敏反应阈值,重塑免疫耐受。

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多的是抗IgE生物制剂和白介素抑制剂,它们针对哮喘炎症反应中的关键通路,如阻断IgE与肥大细胞结合,或抑制IL-5引发的嗜酸粒细胞浸润,从源头减少气道炎症。同时,脱敏治疗也逐步普及,通过控制暴露量,诱导机体对致敏原的免疫耐受,这种方法治疗周期较长,但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具有长期益处。在重度顽固性哮喘中,一些低剂量免疫调节药物亦被用于改善激素抵抗,减轻慢性炎症状态。

联合治疗的意义与优势

单一治疗路径往往难以全面控制哮喘的复杂演变,而中西医结合以“标本兼顾”为出发点,能够从不同维度对哮喘形成干预合力。冬病夏治调整的是体质,提高对气候与环境的适应力,减少因受寒或阳虚诱发的哮喘发作;免疫调节着眼于炎症机制,通过精准抑制免疫异常反应,降低过敏发生率。

当两者并用,一方面可减少哮喘急性期用药频率,减轻激素依赖带来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又能提升疾病缓解期的免疫稳态,增强整体防御能力。不少长期使用西药控制的患者,在联合干预后药量逐渐减少,复发周期延长,夜间憋喘和早晨咳嗽等典型症状也随之减轻。更重要的是,患者对治疗方式的接受程度提升,使得长期依从性显著增强。

注意事项与个体化建议

哮喘病因多样,体质类型差异显著,不可盲目套用固定方案。中医干预前应进行辨证评估,明确是否属虚寒体质,敷贴或灸治也应规避皮肤过敏、皮损等禁忌。夏治虽好,但过度刺激同样可能引起反应性皮炎,特别是儿童或皮肤敏感者,应严格控制敷贴时间与药物浓度。

西医部分免疫干预手段,尤其是生物制剂使用前需明确适应证,建议在呼吸专科或过敏专科医师指导下操作。脱敏治疗需持续3年以上才能形成稳定免疫耐受,患者需有充分认知准备与心理支持。所有治疗手段的实施都应纳入长期管理框架,定期评估肺功能和过敏状态,及时调整干预策略,确保治疗效果不被延误或中断。

结语

哮喘的防治不应局限于压制症状,更需洞察病理机制与身体状态之间的互动逻辑。中医冬病夏治与西医免疫调节的结合,为哮喘长期控制提供了更全面、更精准的治疗新路径。这种多维度干预策略,不仅改善疾病本身,更重塑了患者对哮喘的认知与应对方式,在慢病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或将成为未来哮喘治疗的重要方向。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