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江红  单位:娄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14
10036

当“艾滋病”这个词出现时,很多人仍会下意识地感到不安。长久以来笼罩在艾滋病周围的误解与恐惧,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科学的认知与社会的理解。但现代医学的进步早已彻底改写了艾滋病的定义——它不再是死亡的宣判书,而是一种可防、可控、可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要真正打破恐惧,我们需要用清晰、准确、基于事实的知识武装自己。

 传播途径:界限清晰,风险可控

1. 血液传播: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或者共用被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以及在不规范场所进行纹身、穿耳洞等有创操作时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器械,都可能造成传播。

2. 性传播:病毒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无论是异性还是同性之间的无保护性行为,如果一方感染而另一方未采取防护措施,病毒都可能通过生殖器、直肠、口腔黏膜或微小破损处进入对方体内。

3. 母婴传播: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女性在怀孕、分娩或哺乳过程中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科学证据充分表明,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接触不会传播病毒。这包括共同进餐、共用餐具、水杯、共用办公用品、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共用游泳池、共用卫生间、被蚊虫叮咬、咳嗽或打喷嚏等。病毒无法在空气、食物、水或物体表面长时间存活,也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侵入人体。对感染者的排斥、疏远和歧视,既无科学依据,也违背人道关怀。

预防策略:主动作为,守护健康

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最可靠的手段。每一次性行为都应全程使用质量可靠的安全套。远离毒品,特别是杜绝共用针具注射吸毒的行为,是切断血液传播链的关键。若不幸涉毒,应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戒断。进行有创医疗或美容操作时,务必选择正规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灭菌的器械。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如有需要,应确认血液经过正规检测。

如果发生了明确的艾滋病病毒高危暴露行为,务必紧急行动。立即联系当地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或设有艾滋病治疗点的医院。在医生评估后,尽可能在暴露后2小时内,最晚不超过72小时,开始服用暴露后预防药物,并严格遵医嘱连续服用28天,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时间至关重要,越早服药效果越好。

对于存在持续高危感染风险的人群,可在专业医生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考虑进行暴露前预防。这意味着每天按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使体内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水平,如同建立一道化学屏障,从而在高危暴露前就大幅降低感染几率。这需要医生处方、定期随访监测。

检测与治疗:科学管理,回归生活

了解自身感染状况是艾滋病防控的首要步骤,需重点关注检测窗口期。使用当前主流的第四代检测试剂可将窗口期缩短至14-21天。若发生高危行为,建议3周后初筛,阴性者需在12周后复检以排除极少数长窗口期案例。各地疾控中心、医院皮肤性病科、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及社区组织均提供专业保密且通常免费的检测服务。一旦确诊,应立即启动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通过每日终身规范服药强力抑制病毒复制,此举能有效恢复免疫功能,降低机会性感染与肿瘤风险,使预期寿命接近未感染人群平均水平,并达成“检测不到=不传染”的科学共识:当持续维持病毒学抑制状态时,性传播HIV风险可忽略不计(接近零)。这意味着感染者不仅能保障自身健康,还可建立正常伴侣关系及生育健康后代,使治疗本身成为强大的预防手段。

了解这些知识,你会发现艾滋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它的传播途径很明确,日常接触完全安全。预防有可靠的方法。即使感染,早发现早治疗就能有效控制,过上正常生活,甚至不再传染他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