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丽  单位: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儿科  发布时间:2025-09-02
21

“宝宝额头烫,是不是发烧了?”“体温 38℃,要不要吃药?” 新手家长面对宝宝发烧,往往手忙脚乱、焦虑不已。其实发烧不是 “敌人”,而是宝宝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的正常反应。但盲目退烧或放任不管都可能有风险,掌握科学的体温判断标准和降温方法,才能帮宝宝平稳度过发热期。

先搞懂:宝宝体温多少算异常?

宝宝体温受年龄、测量部位影响,不能用成人标准判断。首先要选对测量工具:腋下电子体温计适合 1 岁以上宝宝,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额温枪受环境影响大(如出汗、风吹),仅适合初步筛查;耳温枪需正确对准鼓膜,6 个月以下宝宝耳道狭窄,测量误差较大。

不同部位的正常体温范围不同:

腋下温度:正常 36.0-37.2℃,超过 37.3℃算发热;

耳温 / 额温:正常 36.4-37.8℃,超过 38.0℃算发热;

直肠温度(最精准):正常 36.5-37.7℃,超过 38.0℃算发热。

更重要的是观察 “体温趋势”:若宝宝体温持续上升,或伴随精神萎靡、哭闹不止、拒奶等症状,即使未达高热标准,也需警惕。此外,宝宝傍晚、活动后体温可能短暂升高 0.3-0.5℃,属于生理波动,休息 30 分钟后复测更准确。

物理降温:这些情况能用,这些误区要避开

物理降温适合低热(腋下 37.3-38.4℃)且精神状态好的宝宝,核心是通过散热帮助体温下降,而非强行 “捂汗”。

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

减少衣物:给宝宝穿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裹厚被子或穿太多,以利于皮肤散热。新生儿可解开包被,用薄毯覆盖腹部即可。

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室内通风,将室温控制在 24-26℃,避免空调直吹宝宝。炎热天气可开空调,但需定期开窗换气。

补充水分:少量多次喂温水(6 个月以下纯母乳宝宝可按需喂奶,奶量中 80% 是水分),促进出汗和排尿,帮助散热。

温水擦浴:用 32-34℃的温水(比体温低 1-2℃)擦拭宝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浴 10-15 分钟,避免擦手心、脚心(易引起寒战)和前胸(可能刺激心脏)。

绝对不能碰的物理降温误区:

酒精擦浴:酒精经皮肤吸收可能导致宝宝酒精中毒,已被儿科指南明确禁用;

冰敷 / 退热贴:低温刺激会让宝宝血管收缩,反而影响散热,还可能引发寒战,增加不适感;

捂汗退烧:宝宝汗腺发育不完善,捂汗会导致体温越升越高,甚至引发 “捂热综合征”,出现脱水、惊厥等危险。

药物降温:认准两种药,掌握剂量和时机

当宝宝腋下温度≥38.5℃,或因发热出现明显烦躁、哭闹、拒食时,需及时使用儿童专用退烧药,避免高温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目前国际公认安全的儿童退烧药只有两种:

对乙酰氨基酚(适合 2 个月以上宝宝)

作用特点:退烧温和,副作用少,对胃肠道刺激小,还能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咽痛、头痛)。

用法用量:按体重计算,每次 10-15mg/kg,每 4-6 小时一次,24 小时内不超过 4 次。常见剂型有滴剂(适合 3 个月 - 2 岁)、混悬液(适合 2 岁以上),需用配套量杯或滴管精准量取,避免凭感觉给药。

注意事项: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肝脏,不能与含 “对乙酰氨基酚” 的复方感冒药同服(如某些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以免药物叠加。

布洛芬(适合 6 个月以上宝宝)

作用特点:退烧效果强,持续时间久(6-8 小时),还能减轻炎症反应(如感冒引起的咽喉红肿)。

用法用量:按体重计算,每次 5-10mg/kg,每 6-8 小时一次,24 小时内不超过 4 次。剂型以混悬液为主,服用前需摇匀。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轻微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建议饭后服用;有严重哮喘或消化道溃疡的宝宝需慎用。

宝宝发烧是成长过程中难免的经历,家长的冷静和科学应对至关重要。记住:发烧本身不可怕,关键是区分 “生理性发热” 和 “病理性发热”,选对降温方法,必要时及时就医。当宝宝发烧时,多抱抱、多安抚,比盲目退烧更能让宝宝感受到安全感,也能帮助他们更快恢复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