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敏敏  单位:济南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7-03
4

在医学检验领域,精准的检测结果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而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体系管理,则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基石。对于检验实验室而言,如何从无到有搭建高质量的体系管理?本文将为你详细拆解关键步骤与核心要点。

搭建前的认知奠基:质量体系的核心逻辑

检验实验室的质量体系管理,本质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设计,消除检测过程中的系统性误差与人为疏漏。其核心逻辑围绕“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展开——人员需具备专业资质与操作能力,设备要定期校准维护,试剂耗材需严格验收,检测方法需遵循行业标准,环境条件需满足技术要求,测量过程需全程可追溯。

以人员管理为例,体系需明确不同岗位的任职资格:临床或检验相关专业背景、3年以上行业经验是基础要求,同时需具备ISO15189等质量管理体系知识,以及沟通协调、问题分析等综合能力。这就像搭建一座大厦,人员作为“地基”,其专业度直接决定了体系的稳定性。

体系搭建的四梁八柱:从架构到文件的闭环设计

(一)组织架构的科学搭建

首先需建立清晰的质量组织架构,明确权责边界。设立质量负责人岗位,直接向实验室最高管理者汇报,下设文件管理、流程管理、客服等细分岗位,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的三级管理体系。例如,质量监督岗需制定年度监督计划,对检测全流程进行周期性检查,确保每个环节符合规范要求。

(二)文件体系的分层构建

质量体系的落地需依赖完整的文件体系,通常分为四层:

质量手册:明确实验室质量方针、目标及整体框架,相当于体系的“宪法”;

程序文件:规定检测流程、人员管理、设备维护等核心环节的操作程序;

作业指导书:细化到具体检测项目的操作步骤,如某类样本的处理方法;

记录表单:用于记录检测过程数据,如设备校准记录、样本接收台账等。

运行中的关键环节:从检测到改进的全流程管控

(一)检测全流程质控

样本接收至报告发放各环节设质控点:核对信息完整性、仪器状态确认、校准品验证、插入质控品监测变异、双人复核报告。临床反馈异常结果需启动调查,如设备故障需维修校准,人员问题则针对性培训。

(二)内审与管理评审

内审:每年全要素覆盖,通过编表、现场审核、报告撰写发现不符合项并追踪整改;

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主持,基于内审、数据、客户反馈评估体系适宜性,明确改进方向。

外部验证与持续改进

(一)认证与监管

申请CNAS等权威认证,完成从计划制定到不符合项整改的全流程;积极应对卫生监管检查,借外部监督优化体系。

(二)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设目标、分析数据等识别改进机会,如某项目误差率连续超标时启动根因分析(方法学优化、设备升级等),将措施标准化纳入文件,形成“发现-分析-解决-预防”闭环。

搭建中的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

重文件轻执行:切勿将体系建设等同于“写文件”,需确保文件要求与实际操作一致,避免“两张皮”现象;

忽视人员培训:定期组织质量知识、操作技能等培训,确保全员理解并执行体系要求;

缺乏风险意识:在体系设计中需引入风险管理思维,对关键环节设置预警机制,如试剂库存不足时的应急采购流程。

检验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的搭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从顶层设计到细节落地的系统工程。通过科学架构、规范文件、严格执行与持续改进,方能打造出一套真正服务于临床诊断的高质量体系,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筑牢防线。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肇庆市高要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