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政  单位:三元里街机场一、二居委社区卫生服务站  发布时间:2025-06-03
714

在现代社会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的背景下,“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经成为困扰众多家庭的健康难题。如何在社区层面推动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成为了当下防控三高的重要课题。而中医在这一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三高的背后,是生活方式的全面“失调”

从表面上看,三高是血压升高、血糖波动、血脂紊乱,但更深层的原因其实与日常作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密切相关。经常熬夜、缺乏锻炼、过食油腻、情绪波动大等行为,是导致三高不断年轻化和普遍化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需要保持平衡,而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恰恰打破了这种内在平衡。在传统医学理念中,三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机体“痰、湿、瘀、虚”等病理状态的表现。中医重视的是“未病先防”和“治未病”,这与三高防控需要长期、全人群、多维度管理的特点不谋而合。

社区中医健康管理,让预防更“接地气”

相比医院以诊断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社区健康管理更侧重于早期干预和日常维护。而中医介入社区的方式也并非只是“抓中药”,更多体现在生活指导、体质调养、情志疏导等方面,这些恰恰是普通人能听懂、做得到的部分。比如在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中医门诊,会定期开展中医体质辨识,通过面诊、问诊、舌诊、脉诊等传统方法,判断个体属于“气虚”“痰湿”“阴虚”等哪类体质,并给出相应的调养建议。这些建议通常不复杂,比如少吃甜腻食物、坚持晨起慢走、饭后轻揉腹部等,看似简单,却是调和气血、改善代谢的实用方法。

还有越来越多的社区引入了中医健康干预课程,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功法,既能缓解情绪压力,又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调节三高人群的代谢状态。长期坚持下来,许多居民的血压和血糖波动明显减小,睡眠也改善了,连用药剂量都有所减少。

“三高”不是靠吃药压下去的,而是靠管出来的

许多三高患者最初都是在单位体检中发现问题,但因为没有明显症状,就忽视了健康预警,直到出现头晕、胸闷、视力模糊等症状才意识到问题严重。而中医健康管理正好弥补了这一盲区,它强调“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体制定健康策略。

在社区层面,中医参与的方式通常包括定期健康评估、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建议、情志疏导和中医外治法的推广。例如通过艾灸调节脾胃功能,帮助控制餐后血糖波动;通过耳穴压豆、足浴、刮痧等手段,改善睡眠,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间接帮助降压。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在于:没有复杂操作,不依赖昂贵设备,居民容易接受并能自己坚持。

一个真正有效的三高管理体系,离不开居民的主动参与

中医讲究“治未病”,但更强调“自己是最好的医生”。社区中医健康管理不仅仅是医生提供服务,更需要居民参与和执行。从合理安排三餐、养成良好的作息、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到调节情绪、减少压力,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正是三高管理的核心。

如今越来越多社区正在积极推动“中医进家庭”“家庭医生中医服务包”等项目,让三高管理不再是医院里的事,而是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中医资源的下沉,相信社区中医健康管理将在未来的三高防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语:“三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三五天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长期坚持、科学调养。而社区中医健康管理正以其个性化、系统性、可持续的特点,为无数家庭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路径。基于生活、融入生活才是健康之道,只要用心去坚持,三高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管。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