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医学诊疗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成为广大基层医院进行疾病诊断的常用方法,医生通过观察CT影像能够提取关键信息,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然而,部分普通患者对于CT检查并不了解,甚至充满未知与疑惑。那么以下就对基层医院CT检查中的一些常见问题逐一解答,让我们一同来揭开藏在CT影像里的健康密码吧。
CT检查是什么
所谓CT检查是指利用X线束对于人体某一部位做出的断层扫描,当探测器接收到穿透人体的X线后,可将其转变为可见光,再通过电光转换器将其转变为电信号,利用模拟/数字转换器将其最终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的处理能够得出人体断层扫描图像。打个比方,CT检查就好比将人体像面包一样切片,之后再利用计算机拍摄照片,这样医生便能够对每一层面的组织结构特征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其中的病变情况。
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CT检查
CT检查目前在基层医院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患者有不明原因的腹痛、头痛、胸痛等症状时通过CT检查均可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患有腹部脏器病变、脑出血以及肺部炎症,甚至肺部肿瘤。外伤患者通过CT检查也可快速发现是否有骨折以及脏器破裂等问题,能够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再比如,疑似泌尿系结石、胃肠道系统肿瘤的患者通过CT检查也可获得重要的诊断信息。
CT检查是否存在辐射危害
接受CT检查时会产生一定的辐射,相信这是很多患者在CT检查时最为担心的问题,但是一次常规的CT检查所产生的辐射剂量是处于安全范围内的,因此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医生会结合患者病情来对CT检查的必要性以及频率进行严格把控,所以能够尽量避免不必要的CT辐射。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在接受CT检查时,医生更会进行谨慎评估,除非必要,通常会优选超声等其他更为安全的检查方法。
CT检查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CT检查的部位不同检查前的注意事项也有所差别,通常情况下CT检查前应去掉身上的金属物品,如皮带、胸罩以及项链等,以免金属物品影响图像质量。在腹部CT检查前一般要保持空腹4~6小时,以免肠道内容物影响图像质量,同时检查前还可能需要遵循医嘱服用造影剂,其目的是更清晰地显示肠道结构。如果接受增强CT检查,需如实告知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以及肝肾功能情况,因为增强CT检查时需注射造影剂,部分患者可能会有不良反应,或出现肾脏负担加重。
CT检查中会有疼痛不适感吗
CT检查的过程十分简单,受检者需要在检查床上保持平躺,机器会围绕其身体扫描,在CT检查期间,患者要配合保持静止不动,以免干扰图像质量。接受增强CT检查时需要注射造影剂,注射后可能有短暂的恶心、温热感等不适,但这些症状会迅速消失,若检查期间出现其他严重不适,须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如何解读CT报告
很多患者在拿到CT报告后面对密密麻麻的数据通常是一头雾水,一般来说,CT检查报告中包含几个重要部分,即检查部位、检查方法、影像扫描结果和诊断意见。其中,影像描述部分是对医生在CT扫描图像中观察到的情况进行的详细描述,例如是否存在阴影、肿块及结节等。诊断意见是CT医生结合影像特征给出的初步诊断,但CT报告仅是疾病诊断的一项辅助工具,最终诊断还需医生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CT检查后应该注意哪些
CT检查结束后无特殊注意事项。若接受的是增强CT检查,检查完毕后可以适当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尽快排出。如果检查后出现头晕、呼吸困难、瘙痒、皮疹等症状,须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CT检查能帮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是医生的“透视眼”,积极配合CT检查有助于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