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主要致残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约70%的存活患者会留下功能障碍。但规范的居家康复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复发风险。
一、居家环境改造要点:
1.安全空间布置:
①通道设计:居家通道设计需宽敞无障碍,确保轮椅和辅助设备顺畅通行,为患者提供便利,降低跌倒或碰撞风险。
②地面处理:选用防滑材料以降低跌倒风险,保持地面平整防止绊倒。确保有适当照明,以保障夜间或光线不足时的安全。
2.功能区优化:
①卧室:卧室需有适当照明和紧急呼叫系统,床边应设稳固扶手,以便患者夜间或紧急时及时求助。
②卫生间:卫生间应配备扶手和防滑垫,马桶旁也需安装扶手,确保使用者安全。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卫生间意外。
③厨房:厨房布局应便于操作,常用物品应易于取用,以减少移动并提高患者独立性,同时降低操作不当的风险。
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1.穿衣技巧:
①患侧优先原则:穿衣时,优先使用未受影响的肢体,以提升效率和独立性,帮助患者保持自尊和自信。
②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如穿衣钩、拉链辅助器等,助于克服穿衣困难,显著提升穿衣便捷性和舒适度。
2.进食训练:
①体位要求进食时保持正确坐姿,防止呛咳和食物误入气管,确保进食安全。
②餐具改良:改良餐具,如加重碗筷或特殊握把设计,提升进食稳定性和控制性,帮助患者更易完成进食。
③食物选择:选择易咀嚼、易吞咽的食物,避免过硬或过粘的,减少进食困难。合理选择食物,确保患者享受美食同时,保障进食安全。
3.个人卫生:
①洗漱策略:制定有效的洗漱流程和策略,比如使用电动牙刷、淋浴椅等辅助工具,有助于提升洗漱效率。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使患者更轻松地完成日常个人卫生。
②如厕训练:如厕训练能增强独立性,借助辅助设备如坐便器升高器等,帮助患者保持如厕时的尊严和舒适。
三、功能康复训练方案:
1.运动功能训练:
①床上训练:床上训练包括翻身、坐起等基础动作,为站立和行走打基础。这些训练有助于提升患者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②坐位平衡:坐位平衡训练有助于提升躯干稳定性,支撑站立和行走。它是恢复这些能力的重要基础。
③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对提升运动功能至关重要,借助助行器或步行架,患者能逐步恢复行走,增强独立性,改善生活质量。
2.言语吞咽训练:
①构音障碍:专业言语治疗有助于改善构音障碍,提升言语清晰度和表达能力,对恢复患者沟通能力至关重要。
②吞咽障碍:吞咽训练有助于提升口腔及咽喉肌肉协调,降低吞咽困难和误吸风险,确保患者安全进食和饮水。
3.认知功能训练:
①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游戏和活动能提升集中力,增进生活安全和效率。这类训练帮助患者应对日常挑战。。
②记忆训练:记忆训练能提升记忆力,通过练习和策略帮助患者更好地记住日常事务,这对于保持独立生活能力至关重要。
③执行功能:功能训练,如计划、组织和解决问题,通过特定活动可提升。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生活和日常事务。
四、并发症预防管理:
1.常见并发症防控:
①肩手综合征:适当的体位管理和物理治疗有助于预防肩手综合征,减轻疼痛和功能受限,对保持患者上肢功能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②深静脉血栓:定期肢体活动、按摩和穿弹力袜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对防止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
③肺部感染: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风险,对维护患者呼吸及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2.药物管理:
①服药原则:服药应遵医嘱,注意剂量、时间和相互作用,以避免副作用。正确的服药方法对确保疗效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②重点药物:长期用药需注意管理,确保正确的储存和服用方法,这对治疗成功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3.风险监测:
①血压管理:定期监测血压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对防止脑卒中复发和保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②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以预防高或低血糖事件,维护健康并预防并发症。
总之,脑卒中居家康复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团队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