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邹春燕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4
13

心电图,能系统、全面地反映心脏情况。但心电图正常,心脏就真的没有问题吗?答案是这些信号可能被忽视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心电图的可视范围与盲区

在检查心脏时,心电图是基础所在。将电极贴在皮肤上,以瞬间轨迹捕捉并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如同给心脏“电流”拍快照,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获取当下心律:可对窦性心律或者房颤、室颤等立即识别。发现急性心梗:当血管被堵塞,可能出现心肌坏死或缺血情况时,心电图上ST段抬高是重要的报警信号。揭示传导阻滞:心电图会显示房室结或束支发生的传导延迟或中断。发现个别结构性线索:主要包括心室高电压等。但心电图也有很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时间盲区。瞬间并非全天候、全时段。标准心电图只能对大约10秒的心跳予以记录。心脏问题更多是阵发性,例如突然出现的心律失常或者活动状态下发生的心肌缺血,瞬间快照很容易错过这些关键内容,难以正确反映与判断心脏整体的安全健康情况。其次,空间盲区。电信号并非全貌的反映。心电图主要对心脏自身的电活动予以反映,不能对心脏结构问题、收缩功能、内部血管情况等予以直观体现。可将心脏比喻为一间房子,电路是否通,由心电图负责,其他内容则不属于心电图的检查范围,要想了解心脏血管、心肌厚度等,还需要做其他专项检查。再次,灵敏度限制。存在遗漏轻症的现象。如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未达到70%,或者缺血范围特别有限,静息状态下获取的心电图往往是正常的。只有症状更加严重时,才能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最后,个体存在差异。实际上,心电图的波形判断虽有相应标准,但会受到个体体质等差异的影响,难以做到精准判断,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得出结论。

心脏求救的多种信号需足够重视

很多病患心电图正常,但心脏确实不健康。在患者有以下症状时,不能一味参照心电图:

胸痛、胸闷及压迫感。心脏通常以这种方式发出报警信号,必须要足够重视。可能和活动存在关联。提重物或者走路偏快,都可能会出现,需要适当休息才能恢复,这可能是劳力性心绞痛。性质描述不够清晰,并非是特别严重的疼痛,但总感觉心口压着东西,难以正常呼吸。位置典型性不够。可能在胸骨后,也可能在心前区等,甚至可能会出现在上腹部。静息状态下发作。出现在清晨或者夜间,不存在特别明显诱因,可能是变异性心绞痛,这种病症更加凶险。

原因不明的呼吸困难。平躺或活动状态下,总感觉气供应不足,必须要调整呼吸,这种情况可能是特别严重的心肌缺血或者心力衰竭,也可能是心脏瓣膜病。

反复或者突发心慌、心悸。突然感觉心脏怦怦乱跳,甚至感觉心快要提到嗓子眼,这种情况通常被判断为阵发性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等),而常规心电图很难捕捉到这些情况。第四,原因不明的乏力或者疲劳。即使休息,也不能让症状有效缓解,心脏泵血整体效率偏低,难以保障全身的血液供应,这种情况在老年人或女性中更为常见。

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还包括下肢水肿等。这些都可能是心脏存在问题的征兆,而心电图很难精确反映,甚至会忽略这些问题。

心电图正常,也应进一步检查以确保健康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而心电图又未能如实反映时,就需要根据医生要求,做其他检查,才能更好地守护心脏健康。包括动态心电图(Holter)、运动负荷试验(平板运动试验)、心脏超声(超声心动图)、冠脉CTA/冠脉造影、心脏核素显像(心肌灌注显像)等,具体要以医嘱为准。这些详细检查与心电图结果相辅相成,才能为守护心脏健康筑牢屏障。

守护心脏健康,既离不开心电图的支持,也要增强对各种异常信号的敏感性。患者需要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配合医生进行更全面的检查,才能让心脏状况得到更精准的呈现,这有助于把握守护心脏健康的“窗口期”,将潜在危害降到最低。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