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誉  单位:达州市宣汉县南坝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82

智齿,医学上称为“第三磨牙”,是口腔中最晚萌出的牙齿,通常在18-25岁之间“亮相”。然而,这颗“迟来的牙齿”常因空间不足、位置异常等问题,引发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智齿冠周炎。患者常感到牙龈肿痛、张口受限,严重时甚至引发全身感染。本文将从解剖结构、生活习惯等角度,解析智齿冠周炎的成因,并提供科学预防方法。

智齿冠周炎的“幕后推手”:四大核心原因

1. 空间不足:现代颌骨的“进化缩水”

人类祖先的颌骨宽大,能容纳所有牙齿;但随着食物精细化,咀嚼需求减少,颌骨逐渐退化变窄,而牙齿数量未同步减少。这种“骨量不足”导致智齿萌出时“无立锥之地”,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埋伏在牙龈下,形成“阻生牙”。据统计,约70%的智齿存在阻生问题,而阻生牙正是冠周炎的主要诱因。

2. 牙龈覆盖:盲袋里的“细菌温床”

当智齿仅部分萌出时,牙龈会覆盖牙冠的一部分,形成“龈瓣”(类似一个“小口袋”)。这个区域称为“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极易滞留其中。由于盲袋位置隐蔽,日常刷牙难以彻底清洁,细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引发局部炎症。

3. 免疫下降:身体状态的“连锁反应”

口腔本身存在大量细菌,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维持平衡。但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熬夜、疲劳、感冒、女性经期等),细菌会趁虚而入,突破牙龈屏障,导致冠周炎急性发作。此外,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间接削弱免疫力。

4. 邻牙损伤:智齿的“推搡效应”

阻生智齿可能以不同角度生长(如水平阻生、倒置阻生),其牙尖可能顶压前方第二磨牙的牙根,造成邻牙松动或牙根吸收。这种机械性刺激会损伤牙龈组织,为细菌侵入提供通道,同时引发疼痛和炎症扩散。

智齿冠周炎的“预警信号”:识别早期症状

尽管冠周炎常突然发作,但早期仍有迹可循:局部不适,智齿周围牙龈轻微红肿、触痛,进食或吞咽时加重;口臭加重,盲袋内食物残渣发酵产生异味;张口受限,炎症扩散至咀嚼肌时,可能出现张口疼痛或“张不开嘴”;淋巴结肿大,下颌下淋巴结可能肿大并伴有压痛;全身症状,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炎症发展为间隙感染或骨髓炎。

科学预防:五招远离智齿冠周炎

1. 定期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建议18岁后每年进行一次口腔全景片检查,观察智齿生长位置和方向。若发现阻生智齿,即使无症状也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拔除。早期拔除可避免冠周炎反复发作,且手术难度低、恢复快。

2. 保持口腔清洁:不给细菌留机会

正确刷牙:使用小头软毛牙刷,倾斜45度清洁智齿及周围牙龈,每日至少2次;辅助清洁: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理牙缝,避免食物残渣滞留;漱口水使用:急性炎症期可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每日3次,每次含漱1分钟。

3.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炎症诱因

减少辛辣、过烫或过硬食物的摄入,避免损伤牙龈;戒烟限酒,尼古丁和酒精会刺激黏膜,延缓愈合;急性期以温凉流食为主(如粥、面条),减轻咀嚼负担。

4. 增强免疫力:筑牢身体防线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如柑橘、猕猴桃)和蛋白质(如鱼、豆类)的食物;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 孕妇:孕期智齿管理需谨慎

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牙龈炎症,但拔牙易引发流产或早产。建议备孕期提前处理阻生智齿,孕期若出现冠周炎,以局部冲洗(如生理盐水+双氧水)和抗生素治疗为主,避免全身用药。

2.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是关键

高血糖会削弱免疫力,延缓伤口愈合。糖尿病患者若需拔除智齿,需提前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后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结语

智齿冠周炎虽常见,但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干预,完全可以避免其带来的痛苦。理解智齿的解剖特点,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处理阻生牙,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记住:对智齿的“放任不管”,可能成为未来口腔问题的“定时炸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