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春梅  单位:绵竹市中医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1082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眼科常见病,其主要特征是睑板腺分泌异常、睑缘炎症。患者常感觉眼干、眼涩、有异物感、视物模糊,长期忽视,可能引发干眼症、角膜炎等并发症。现代医学常用热敷、按摩、人工泪液等方法缓解症状,而中医调理睑板腺功能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经验,给患者更多选择。

中医解析睑板腺功能障碍病因病机

中医没有“睑板腺功能障碍”病名。根据症状,可归为“白涩症”“睑弦赤烂”等。中医认为,此病与肝、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肝开窍于目且主疏泄,肝气郁结、肝火上炎,会导致目窍失养、睑板腺分泌不畅。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内停,湿热上蒸于目,引发睑缘红肿、分泌物黏腻。肺主气,司呼吸,肺津不足则目失濡润,出现眼干、异物感等症状。长期熬夜、饮食辛辣油腻、用眼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加重体内湿热或阴虚状况,诱发或加重病情。

中医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核心方法

(一)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核心是辨证论治、内服中药调理脏腑。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辨证分型,制定个性化方案。湿热蕴结型常见睑缘红肿、分泌物黄色黏稠、眼痒灼热,可用三仁汤或甘露消毒丹清热利湿、化浊通络。肝火上炎型表现为眼干、目赤、烦躁易怒,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肝泻火、明目润燥。阴虚津亏型多见于眼干明显、视物模糊、口干舌燥者,杞菊地黄丸或一贯煎是常用方剂,可滋阴养肝、生津润燥。脾虚湿困型伴随眼睑沉重、分泌物清稀、食欲不振,需健脾利湿,参苓白术散加减效果显著。

(二)外治法

外治法能直达病灶、快速缓解症状。中药熏洗,取金银花、野菊花、黄芩、桑叶等清热明目药材,煎水后趁热熏蒸眼部,温度适宜时清洗睑缘,可消炎止痒、改善睑板腺分泌。此方法利用药材的清热特性,直接作用于眼部,有效缓解炎症和不适感。针灸与艾灸,选取睛明、攒竹、四白、肝俞、脾俞等穴位,针刺调节脏腑功能。艾灸适用于虚寒体质患者,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气活动,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睑缘按摩配合中药膏,专业医师进行睑板腺按摩后,涂抹清热消炎的中药眼膏(如紫金锭眼膏),增强局部疗效。按摩能促进睑板腺分泌物排出,改善腺体功能,而中药膏则能持续发挥消炎作用,两者结合,效果更佳。

(三)生活调理

生活调理是改善习惯、巩固疗效的重要环节。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患者要做好饮食调理,少食辛辣、油腻、甜食,多食百合、莲子、梨、冬瓜等清热润燥、健脾利湿的食物。保持起居有常,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帮助肝脏解毒、气血恢复。注重眼部养护,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每用眼40分钟闭目休息或远眺,配合眼周穴位按摩(如揉按睛明、太阳穴)。

中医治疗优势与注意事项

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不仅能缓解表面症状,还能改善体内环境,减少复发。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中医治疗需辨证准确,要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2)病程较长者需坚持治疗,不能急于求成。(3)若出现眼睑明显红肿、疼痛或视力下降,要及时结合西医检查,排除感染或其他严重病变。

睑板腺功能障碍虽常见,但并非难治之症。中医通过内服外治结合生活调理,从根本上改善腺体功能,帮助患者摆脱眼干不适。及时干预、科学养护,能让双眼重获清爽舒适,看清世界。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