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亚楼  单位: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7
430

在健康知识的传播浪潮中,脂肪肝常被贴上“肥胖专属”的标签,让许多体型正常的人放松了警惕。然而,临床数据犹如一记警钟——约20%的脂肪肝患者体重处于正常范围,甚至部分身形消瘦者也深受其扰。中医凭借独特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思维,以“疏肝健脾”为突破口,为脂肪肝的防治开辟了新路径。

打破固有认知:瘦子为何也会被脂肪肝“盯上”

提起脂肪肝,多数人脑海中自动关联“肥胖”“油腻饮食”。可现实中,那些体重正常、饮食清淡的人,体检单上却赫然写着“脂肪肝”诊断。从中医理论来看,这并非偶然。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像人体气机运行的“调度员”,调节着全身气血、津液的流通;脾主运化,如同“后勤部长”,负责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至全身。

当现代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情绪焦虑、抑郁,会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常;熬夜、过度劳累损耗肝血,削弱肝脏功能。而过度节食、偏好生冷食物,又会伤及脾胃,影响运化。即便外表看起来不胖,但体内代谢已然失衡,水湿、痰浊无法排出,便会在肝脏堆积,形成脂肪肝。

中医智慧:“疏肝健脾”化解痰湿

中医治疗脂肪肝以“疏肝健脾”为核心,通过恢复脏腑功能,从根源化解痰湿。“疏肝”,旨在让肝气顺畅流通,帮助肝脏恢复正常的代谢功能,促进脂肪分解;“健脾”,则是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减少痰湿的生成。

在中药方剂的运用上,柴胡疏肝散是疏肝理气的经典代表。方中柴胡为君药,能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与柴胡相配,一散一收,调和肝气;枳壳、香附等理气之品,增强疏肝之力。六君子汤则是健脾祛湿的良方,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陈皮祛湿化痰,从脾胃入手,截断痰湿生成的源头。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通过服用这些方剂,肝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除了中药,针灸也是中医调理脂肪肝的有效手段。刺激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能激发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肝脾功能。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可健脾和胃;三阴交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调补三阴;太冲是肝经原穴,有疏肝理气之效。多管齐下,助力患者摆脱脂肪肝困扰。

日常调理:养成健康习惯,为肝脏保驾护航

中医治疗脂肪肝,药物与针灸固然重要,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理同样不可或缺。情绪管理上,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可以尝试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冥想,放空身心,舒缓压力;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让身体在舒展中调节气机,避免肝气郁结。

饮食方面,遵循“清淡、均衡、健脾”原则。多食用山药、薏米、芡实等健脾祛湿的食材,它们能助力脾胃运化。比如,用山药、薏米熬粥,既营养丰富,又能健脾益胃。同时,要减少油炸、甜腻、生冷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脾胃负担。本身没有肥胖问题的脂肪肝患者,切忌盲目节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给脾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晨起喝一杯温姜茶,既能温暖脾胃,又能促进肝脏排毒,开启健康的一天。

脂肪肝并非胖人的“专利”,它是身体脏腑失衡发出的危险信号。中医“疏肝健脾”化痰湿的理念与方法,不仅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更传递着“治未病”的健康理念。无论体型胖瘦,我们都应重视肝脾健康,从生活细节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若已出现脂肪肝症状,及时寻求专业中医的帮助,通过系统调理,让身体重新找回平衡与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