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剑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4
183

2025年全球超70%的医疗纠纷都与“吃错药”有关!从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泛滥,到把保健品当药吃的“养生陷阱”,科学用药已成为每个人的“健康必修课”。本文用最通俗的语言,带你快速掌握安全用药的实用法则。

科学用药工具:让吃药更精准

1. 读懂药品说明书

买药后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重点关注:

用法用量:如“每日3次,每次1片”需严格遵守,不可自行加量。

禁忌与副作用:标注“孕妇禁用”“可能引起头晕”等提示,避免风险。

有效期:如“有效期至2025.12”指2025年12月底前可使用,过期勿用。

2. 电子药盒:定时提醒好帮手

选择带闹钟功能的电子药盒,可设置服药时间,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部分药盒还能标注药品有效期,临近过期时及时更换。

3. 基因检测:个性化用药新选择

通过血液或唾液检测,判断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

抗凝药(如华法林):不同人所需剂量差异可达10倍,检测后能避免出血或血栓风险。

止痛药(如布洛芬):基因差异可能导致效果不同,检测可帮你选对药物。

安全用药的4条“黄金法则”

1. 药物≠万能,遵医嘱是关键

常见误区:发烧就吃退烧药、咳嗽就用止咳药。

正确做法:

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仅缓解症状,需先查明病因(如感染)。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不可擅自停药,例如停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血糖失控。

2. 抗生素不是“消炎药”,滥用会致命

现状:全球每年50%抗生素被滥用,2025年耐药菌感染死亡人数预计将达400万。

科学用药:

细菌感染(如细菌性肺炎):需医生诊断后按疗程服用。

病毒感染(如感冒):抗生素无效,多喝水、休息即可。

3. 保健品≠药品,警惕“养生陷阱”

案例:2025年某“抗癌神药”骗局中,受害者购买含重金属的保健品延误治疗。

科学建议:

维生素B族:每日超200mg可能损伤神经。

鱼油、辅酶Q10:与抗凝药联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医生评估。

4. 药物储存有讲究,过期药别当垃圾

常见误区:认为包装完好的过期药仍可使用。

真相: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过期后可能分解为有毒物质,引发头晕、恶心。

维生素C开封后1个月内需用完(遇光易氧化失效)。

环保处理:2025年起,社区药房普遍设有“过期药回收箱”,避免污染水源。

3个用药习惯必须改

1. 混合用药前查禁忌

风险:感冒药(含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贴=肝损伤风险翻倍。

解决: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咨询药师确认药物是否可以同服。

2. 保健品别当饭吃

案例:老人长期过量服用鱼油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建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推荐标准(如维生素D≤4000IU/日)。

3. 儿童用药别“成人减半”

危害:儿童体重差异大,随意减量可能无效或中毒。

正确做法:使用儿童专用剂型(如滴剂),按公斤体重计算剂量。

3步整理家庭药箱

1. 每月检查药品

清理过期、变色、潮解的药品,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放置。

2. 读懂说明书

有效期标注“2025.12”即2025年12月底前有效,过期勿用。

孕妇、哺乳期女性用药前必须咨询医生。

3. 牢记用药原则

不擅自增减剂量,不凭经验用药,慢性病患者勿随意停药。

总结:健康生活,始于“科学用药”

2025年,科技将使用药更为精准,然而再先进的工具也无法取代你的“健康意识”。请记住:药物是治病的工具,并非万能钥匙。从今天起,学会阅读说明书、遵循医嘱、远离用药误区,让每一粒药都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