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儿科门诊,常常有家长满脸焦虑地咨询:“孩子晚上总哭闹不睡觉怎么办?”“半夜频繁惊醒,是不是身体出问题了?”儿童睡眠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影响着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今天,我就以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和大家聊聊常见的儿童睡眠问题以及实用的应对策略。
儿童睡眠的重要性
睡眠对孩子来说,就像给身体和大脑“充电”。生长激素大多在孩子熟睡时分泌,充足的睡眠能让孩子长得更高;大脑也会在睡眠中整理白天学到的知识,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不同: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20小时;1-3岁幼儿要保证12-14小时;学龄前儿童需11-13小时;小学生也得睡够10-12小时。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常见的儿童睡眠问题
很多孩子到了睡觉时间,就是不愿意上床,或者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都睡不着。有的孩子是因为白天小睡时间过长,打乱了正常的睡眠节奏;也可能是睡前过于兴奋,比如看了刺激的动画片、玩激烈的游戏;还有些孩子是对黑暗、独自睡觉感到害怕。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半夜总是醒来,有的还会哭闹不止。这可能是因为饥饿、尿布湿了,也可能是睡眠环境不舒服,比如室温过高或过低、被子太厚。另外,出牙不适、感冒鼻塞、肠胃不舒服等身体原因,也会导致孩子夜醒。
有些孩子睡觉会打呼噜,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可能是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堵塞了呼吸道;也可能是肥胖引起的。长期睡眠呼吸不畅,会影响孩子的氧气供应,对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孩子半夜突然惊醒,惊恐地哭闹,这可能是做了噩梦(梦魇),或者出现夜惊症状。梦魇一般发生在孩子做梦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孩子醒来后能记得梦境;夜惊则多发生在深度睡眠期,孩子醒来后往往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且第二天也没有印象。
儿童睡眠问题的应对策略
每天固定孩子的上床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即使是周末也不要有太大变动。比如,晚上8点半开始准备睡觉,9点前一定要躺在床上。白天小睡的时间也要控制,1-3岁孩子小睡不超过2小时,3岁以上孩子尽量避免下午4点后小睡。规律的作息能帮助孩子的身体形成“生物钟”,到点就自然犯困想睡觉。
卧室要保持安静、黑暗和凉爽,室温控制在24-26℃左右比较合适。可以使用遮光窗帘、白噪音机,帮助孩子隔绝外界干扰。给孩子准备舒适的床上用品,床单、被套要柔软、透气。另外,睡前半小时关闭电视、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避免蓝光刺激影响睡眠。
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仪式,比如洗澡、讲故事、听轻柔的音乐,让孩子知道做完这些事就该睡觉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和吃太饱,可以喝一小杯温牛奶(1岁以上孩子),有助于放松身心。如果孩子害怕独自睡觉,可以先陪伴孩子人睡,等孩子睡着后再离开,慢慢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因为出牙不适夜醒,可以在睡前给孩子按摩牙龈,或者使用磨牙胶。感冒鼻塞时,用生理盐水滴鼻,清理鼻腔分泌物,改善呼吸。要是孩子长期打呼噜、呼吸暂停,或者睡眠问题持续没有改善,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排除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等疾病。
孩子的睡眠问题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方法,耐心引导和调整,大多数问题都能得到改善。希望这些应对策略能帮助孩子拥有香甜的睡眠,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咨询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