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父母的身体各项机能开始逐渐降低,导致慢性病发病率逐渐增加,经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增加了用药频率,且时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进而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及时帮助父母避开一些常见用药“雷区”,守护父母健康。那么,就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老年人用药的常见雷区和用药安全建议!
老年人用药常见“雷区”
擅自加量。不少老年人迫切地想要快速痊愈,希望药效立竿见影,所以日常服药过程中容易私自增加药量。但实际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用药剂量宜少不宜多,一般应该低于正常成人用药剂量。如果用药剂量比较大,容易导致体内堆积药物,导致药物中毒。
轻信保健品、秘方、偏方。一种疾病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医生会结合疾病类型和实际情况为老年人开具药物,但不少老年人群经常听信偏方或者秘方,导致影响身体健康。并且保健品不是药品,治疗效果有限,且保健品市场情况十分复杂,不少推销商经常为了提升保健品效果,可能添加一些廉价西药成分,且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导致延误治疗,加重老年人的病情。
药物滥用,过度依赖。一些老年群体经常受到宣传广告的影响和误导,盲目服用维生素、过度依赖止痛药和抗生素,如发生胃痛或感冒之后经常自行用药,也容易发生滥用药物的问题。但如果日常能够合理饮食,也可以吸收到身体需要的维生素。
忽略不良反应。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论是何种药物都可能存在一定毒副作用,老年人群用药过程中应该了解自身情况和体质,知晓身体存在的不适症状,当出现不良反应时,不再随意用药。
盲目混合用药。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群体经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具有较多的药物种类,容易发生药物之间的排斥反应,导致影响身体健康。
破解方法:全家总动员,守护用药安全
每月定时清理过期药品。子女和亲属每月应该固定一天为老年人整理药箱,并且为一些药品标记上有效期,对于过期药品及时处理,同时积极检查药物是否存在重复的成分。
不盲目跟风。身为子女应该积极与老年人沟通,让其知晓通过送米、送鸡蛋等福利蛊惑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是骗局,并且如果过度服用这类保健品,不仅浪费钱,长期服用还容易影响身体健康,提醒老年人不要盲目跟风,轻信保健品、偏方、秘方。
遵医嘱。不论是子女还是老年人本身,其用药知识都比不上专业的医生,因此,当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时,不可以私自随意用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医生让用什么药就使用什么药。如自身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应该及时告知医生,让医生权衡后给出科学的用药方案,避免药物之间产生排斥和相互作用,导致产生用药不良反应。
勤观察。用药过程中老年人可能存在一些复杂或隐匿的不良反应,所以需要子女对其用药日常反应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让老年人也能积极了解自身不适症状。如果发生新的不适症状,考虑可能发生病情加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就诊。
家人要经常关心,避免误服、漏服、重服。子女、亲属等应该积极了解老年人日常用药实际情况,特别是一些不能自理、独居、记忆力差的老年人群,应避免发生误服、重服、漏服。家人应该积极为老年群体构建用药记录和档案,提醒老年人遵医嘱按量按时服药,并且积极观察用药之后老年人的病情变化和实际反应,且经常为老年群体讲解一些安全用药知识和日常注意事项。
总之,安全用药对于老年人十分重要,关乎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老年群体具有多病共存且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的特点,用药时应该特别注意。只有更好地了解自身情况,遵循医嘱认真用药,才能保证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此,提倡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注,予以其更周全的社会关怀和医疗保障,为他们筑起坚实的用药安全防线,让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