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什么是“漏服”和“多服”?慢性病,简单说就是那些需要长期打交道的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等。这些病不像感冒发烧几天就好,而是得靠规律用药控制病情,甚至终身服药。一旦中断用药或剂量不稳,很可能会让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在长期吃药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的问题就是“漏服”和“多服”。“漏服”就是到了吃药的时间忘了吃,比如早上起晚了、出门太急没带药,或者吃饭时分心忘了吃药;而“多服”则是吃了两次,比如早上吃了忘记了,下午又补了一次,或者把两种药搞混了重复吃。这些情况很多人可能经历过,但真正知道怎么处理的人并不多。
一、漏服药了,能不能补吃?怎么补?
很多人漏吃药后第一反应是:“赶紧补上”。但其实不是所有药都适合这么补。如果你刚错过吃药时间不久,比如只晚了一两个小时,及时补吃通常是可以的,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如果快到下一次吃药的时间了,比如你本来是早晚各一次,早上忘了,下午才想起来,那就不建议补吃了,否则两次药效重叠,反而容易导致药量过高。
不同的药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比如一些长效降压药、降糖药,偶尔漏一次问题不大,但如果是短效的或者控制波动比较敏感的药,漏服后可能会导致血压、血糖突然升高,身体会有不适感。出现头晕、心悸、视力模糊、口渴、乏力等情况时,就要警惕药效中断带来的影响。
简单来说,漏服药时应该根据药物类型和漏服时间来决定要不要补吃,不确定时最稳妥的做法是——及时联系医生或药师,别盲目自作主张。
二、不小心吃多了,危险吗?要不要紧急处理?
多服药物的后果,取决于吃的是什么药、吃多了多少。有些药,比如维生素、部分保健类药物,多吃一顿一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像降压药、降糖药、利尿剂、抗凝药这类“作用比较猛”的药,多吃了可能就麻烦了。
举个例子,如果多吃了一次降糖药,可能会导致血糖迅速下降,人会出现出冷汗、心慌、站不稳甚至晕倒的情况,严重时需要紧急送医;又比如吃多了降压药,有些人会突然感到头晕、走路不稳、意识模糊,也有摔倒的风险。尤其是老人,一旦摔倒后果更严重。
很多人出于焦虑可能会立刻催吐、喝水稀释、或者自行停药,这些做法不但不一定有用,还可能加重风险。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保持冷静,观察身体反应,有明显不适应尽早就医,并尽量记下吃了哪些药、多少剂量、几点吃的,这对医生判断很关键。
三、如何避免这类错误反复发生?
其实,无论是漏服还是多服,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管理不到位、习惯没养成,导致用药出现混乱。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一天要吃好几种药,有时候还要分不同时间段服用,一旦没有系统管理,很容易出错。要想减少这类情况,最关键的是把吃药这件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想起来才做的事”。最基础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分隔药盒。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一周七天、一天三次分格的药盒,患者可以在每周固定时间(比如周日下午)提前把药分装好,这样每天看一眼药盒就知道吃没吃、该吃啥。对于记性不太好的老年人来说,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安全。除了药盒,用药提醒软件也是一个好帮手。现在很多手机都有健康类App,可以设定吃药时间,到点自动提醒,声音或震动都可以选择,非常适合需要规律服药的人使用。年轻患者自己设置很方便,年纪大的可以让家人帮忙设置。还有一些人习惯把药和生活中的固定动作结合起来,比如每天早饭后就吃药、晚上刷牙前吃药,这种“生活绑定式”也很实用。对于吃多种药的人,建议把药名、剂量、吃药时间都列出来,贴在冰箱或卧室墙上,每天对照确认,减少混淆风险。此外,家属的支持也很关键。尤其是年纪较大、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更需要家人适当协助提醒。有条件的可以安排一次家庭用药教育,由医生或药师统一讲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吃法和注意事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