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9“你是不是又看不清黑板了?”“为什么戴了眼镜还觉得东西模糊?”“年纪大了,怎么连说明书都看不清?”这些问题,你是否也经历过?我们的眼睛每天都在为我们工作,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的视力状况。
近视、远视、散光、老花眼,是日常最常见的几类屈光不正问题。它们虽不是严重疾病,但却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本文将带你系统了解这四种常见视力问题,帮你更好地保护眼睛,呵护视觉健康。
什么是“屈光不正”
我们看清楚事物,依赖的是光线通过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等结构,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如果光线不能准确汇聚在视网膜上,而是偏前、偏后或偏散,就会导致视力模糊,这种现象就叫“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主要包括四种: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花眼。
近视——看得近,看不清远
什么是近视?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之一,尤其在青少年和办公人群中非常普遍。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变长,或角膜、晶状体屈光力过强,导致光线在进入眼球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从而使远处物体变得模糊。
常见症状:看远处物体模糊,如黑板、路牌、投影等;眯眼看东西;常感到眼睛疲劳或酸胀;有些人会频繁揉眼或眨眼。
遗传因素:父母近视,子女近视风险较高;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手机;光照不足:缺乏户外活动、长时间在暗光环境下用眼。
矫正方式: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近视激光手术(如LASIK);控制发展:如角膜塑形镜(OK镜)、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远视——看得远,看不清近
什么是远视?远视是指光线在进入眼球后,聚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通常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角膜屈光力不足所致。儿童和年轻人轻度远视可以通过眼内调节自行代偿,因此不易被发现。
常见症状:看近处事物费劲,尤其是阅读或手工操作;长时间用眼后感到疲劳、眼酸;小孩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困难。
远视的成因:多为先天性结构问题;与年龄、发育相关,儿童中也常见。
矫正方式:佩戴远视眼镜或凸透镜;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散光——看哪都模糊?
什么是散光?散光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不均,导致光线不能在一点上聚焦,而是形成多个焦点,从而出现视物扭曲或模糊的现象。散光可以与近视或远视同时存在。
常见症状:视物模糊,尤其是轮廓模糊或重影;夜间看灯光有放射状光晕;阅读困难或容易跳行;眼睛容易疲劳、干涩。
散光的成因:多为先天性角膜弧度不均;也可能由眼部创伤、手术、角膜病变引起。
矫正方式:专用散光眼镜或散光隐形眼镜;散光激光矫正手术;定期复查,确保度数稳定。
老花眼——年纪一到就得戴“老花镜”?
什么是老花眼?老花眼,又称为“老视”,是随着年龄增长,眼睛调节能力下降,晶状体变硬,睫状肌功能减弱,导致看近困难的一种生理性变化。通常从40岁左右开始逐渐出现,每个人都会经历。
常见症状:看手机、书籍等近距离内容变得模糊;需要把物品拿远一些才能看清;阅读时间长了容易眼睛疲劳、头痛;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更明显。
如何应对老花眼:佩戴老花镜(凸透镜);多做眼部调节训练;保持良好的阅读姿势和光线。
视力问题≠简单配眼镜
很多人误以为眼睛模糊就只是“换副眼镜”,其实背后可能隐藏着其他问题。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不适合的眼镜会加剧视疲劳:长时间戴不合适的眼镜可能会引起头痛、眼胀,甚至恶心。
度数变化要及时复查:每年进行1次眼科检查,可及早发现视力变化,及时干预。
孩子视力问题更需重视:儿童的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近视、散光发展快,需及早控制。
注意全身疾病的“眼部信号”: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也可能影响视力,视力突变应及时就诊。
日常护眼建议
保持良好用眼习惯,遵循“20-20-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望远20英尺(6米)处20秒。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安排户外活动。调整阅读和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柔和。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蔬菜水果。避免用眼过度疲劳,注意睡眠充足。配镜要到正规机构,接受验光师和眼科医生的专业指导。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