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莉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4
4627

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与死神赛跑的“主战场”,这里收治的患者大多处于生命边缘——严重创伤、多器官衰竭、重大手术后或感染性休克等,每一分每一秒的精准护理,都可能成为患者存活的关键。

ICU护理的特殊性

环境与设备的特殊性。ICU环境独特,实行无陪护制度,能减少外界干扰、降低感染风险,但可能让患者有孤独无助感。新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清洁,减少交叉感染;严格控制噪音,营造安静治疗环境,利于患者恢复。设备方面,ICU配备先进仪器。呼吸机为呼吸障碍患者提供支持;监护仪实时监测生命体征;血液净化设备清除体内废物等,治疗多种疾病。ICU的特殊环境利于护理精细操作,但无陪护制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影响配合度,给护理带来挑战。

患者群体的特殊性。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有器官功能障碍,需持续生命支持和密切监护。普通病房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护理和治疗强度低。这决定了ICU护理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精细的操作。

ICU护理的四大核心任务

1.生命体征的“24小时监控”

实时数据追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氧仪等设备持续采集心率、血压、血氧、呼吸频率等数据,任何异常波动都会触发警报。

动态调整治疗:根据数据变化,护士会立即配合医生调整用药(如血管活性药物)、呼吸机参数或启动紧急抢救措施。

2.器官功能的“代偿与修复”

呼吸支持:对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通过气管插管或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预防肺部感染(如VAP)。

循环维护: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通过补液、升压药维持血压,确保心脑肾等器官的血液供应。

肾脏替代:对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24小时过滤血液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

3.感染防控的“铜墙铁壁”

无菌操作:插管、换药等操作严格遵循最大无菌屏障原则,降低导管相关感染风险。

抗生素管理: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精准用药,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滋生。

环境消毒:ICU空气采用新风系统通风,设备表面每日擦拭消毒,减少交叉感染。

4.人文关怀的“温暖力量”

疼痛管理:通过镇痛泵、镇静剂缓解患者痛苦,同时定期唤醒评估神经功能。

家属沟通:每周二、四、六接待家属入室探视,周一、三、五、日由A班执行手机探视,用“情况-背景-建议”(SBAR)模式清晰传递信息,减少焦虑。

临终关怀:对终末期患者,提供舒适护理(如口腔清洁、体位调整),并协助家属完成心理告别。

家属必知:如何配合ICU护理?

1.信任专业,避免干扰

不要强行要求“多输液”“用贵药”,ICU治疗基于循证医学,过度干预可能适得其反。

探视时遵守无菌规则(如穿隔离衣、戴口罩),减少外来感染风险。

2.关注关键指标

了解APACHE II评分(病情严重程度)、乳酸值(组织灌注)、PCT(降钙素原,提示感染)等核心指标的意义,而非仅关注“白细胞高不高”。

3.提前准备,减少遗憾

鼓励家属明确救治方案,明确抢救边界(如是否接受气管切开、心肺复苏),避免临终时过度医疗。

保留关键证件(医保卡、身份证)和病史资料,便于快速办理入院手续。

ICU护理的常见误区

1.误区1:“ICU护士只是打针发药”

真相:ICU护士需具备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电除颤)、设备操作(呼吸机、CRRT)、病情预判能力,是“全能型生命守护者”。

2.误区2:“患者昏迷就不用沟通”

真相:即使无意识,患者仍能感知声音和触觉。护士会通过家属提供的照片、录音进行“亲情唤醒”,刺激神经功能恢复。

3.误区3:“ICU出来后肯定留下后遗症”

真相:随着早期康复介入(如被动关节活动、呼吸训练),许多患者可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关键在于“早干预、个性化”。

结语:ICU护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护士们用专业与温度筑起生命的最后屏障。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医护的精准与奉献,共同编织出重症患者重生的希望。每一次监护仪的平稳波动,每一声家属的“谢谢”,都是对这份职业最好的注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