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国琼  单位:遂宁市船山区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9-03
248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年来持续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日常中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由于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要重视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脑血管疾病在发作前,患者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导致人们疏于日常生活的保养和预防。一旦疾病突然发作,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即使抢救成功也会遗留一系列后遗症,给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心脑血管疾病具体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分别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悸气短、阵发性呼吸困难,以及语言障碍、小便失禁、意识障碍、肢体麻木等,不及时控制患者的血压还会诱发多种身体疾病,比如肾功能衰竭、循环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等严重问题。如果发生心绞痛症状且未得到及时控制,患者的血管壁会进一步硬化而引起血管阻塞,最终诱发脑血栓。在抢救后,即使患者脱离生命威胁,但是由于身体机能受损,通常还会遗留活动受限、偏瘫、视力障碍、瘫痪在床等情况,使其生存质量严重下降。

我国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知晓率为30%左右。可见,大多数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病变情况,也未进行正规的治疗。加强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保健,既能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有助于尽早发现疾病、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减轻疾病危害。

冬季易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

临床有关数据显示,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0%左右,气温每降低1℃,心脏疾病的发病率会增加2%。在冬季高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冬季气温骤降使人体血管收缩,而血管遇冷收缩时极易引起痉挛,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2)天气干燥导致人体水分流失更多,因此血液黏稠度会随之升高。(3)饮食失衡。天气寒冷时,人们会倾向于进食高热量、高胆固醇类的食物,从而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重。(4)情绪波动。冬季由于天气阴冷、阳光不足,会更容易让人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早晨起床时要遵循静卧一分钟、坐起一分钟和床边站立一分钟,以免动作迅猛而导致血压波动过大。运动锻炼的时间要避开早晨,以免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加强引发血管痉挛。通常在冬季,建议在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气温回暖时进行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是刮风、下雪、下雨天气,尽量不选择户外锻炼。

冬季要加强身体保暖护理,适当增减衣物,保持体温稳定。外出时戴好口罩、围巾,尤其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心力衰竭。洗澡时避免时间过长,避免因门窗紧闭、热气造成缺氧,并且毛细血管扩张也可能会导致血压下降诱发心血管疾病。

(2)调整饮食搭配。坚持低脂低盐饮食,少吃肥肉、动物内脏,选择鱼肉、鸡肉、牛肉以及蔬菜水果、杂粮。进食坚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的原则,多喝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3)定期监测、及时就医。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要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基础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就医。如果出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表达不清、胸闷等不适症状时,要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

(4)保持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掌握各种自我情绪调节和情绪宣泄的方法,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天气晴朗时,可多进行户外活动、社交活动,以促进身心状态改善。

(5)靶向溶栓保健食品。靶向溶栓保健食品中含有特定的溶栓成分,如某些植物提取物、酶类等。枯草杆菌溶栓酶作为潜在的新型溶栓药物,是由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生的一种QK纤溶酶,目前以保健食品的形式在市场销售。另外,联合应用抗血栓药物,既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也可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