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丽敏  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485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极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静脉血管扩张、迂曲、静脉团块形成和瓣膜功能障碍等。它不仅会引起美观问题,还可能导致下肢疼痛、水肿及其他症状,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本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科普知识,包括其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等,希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一常见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表现

早期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不易引起患者重视而及时就医。多见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持久站立工作的人员,患者多为教师、外科医师、护士、理发师、厨师、餐厅服务员等。主要表现为下肢尤其是小腿浅表静脉扩张、迂曲,产生患肢酸胀、沉重等症状,如果患者病情持续发展,可能导致小腿及足踝部肿胀或出现皮肤营养及血液供应障碍,如局部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皮炎、湿疹、脉管炎、溃疡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烂腿”。

下肢静脉曲张的等级

在临床医学中,下肢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被划分为C0至C6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1.C0级:患者表现出症状,但无明显静脉疾病体征。2.C1级:毛细血管扩张,可见网状静脉。3.C2级:浅静脉曲张明显,可见迂曲如蚯蚓状的静脉。4.C3级:出现静脉性水肿,通常表现为踝部的可凹性水肿。5.C4级:皮肤营养性障碍,表现为色素沉着、湿疹、皮肤硬化等症状。6.C5级:皮肤营养障碍,出现皮肤溃疡,但已自行愈合。7.C6级:皮肤营养障碍导致活动性溃疡,溃疡未愈合且需要定期换药处理。

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容易早期诊断的疾病,往往肉眼便可发现。从外表看,早期下肢的皮下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然后逐渐出现皮下血管扩张、迂曲成团,久站后出现酸胀、疼痛的症状;发展至后期则可能出现肢体肿胀、凹陷性水肿、皮肤瘙痒、湿疹、色素沉着、足靴区溃疡。继发浅表静脉血栓发作时,会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条索样静脉血管。当您怀疑自己患有下肢静脉曲张时,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两种检查:下肢静脉瓣膜功能检查及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瓣膜功能检查主要用来明确反流的严重程度,对静脉曲张的预后做出判断,指导接下来采取的治疗措施;超声则是排除深静脉内是否存在血栓或狭窄、闭塞等情况,进一步明确静脉曲张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是否存在手术禁忌。 一旦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予以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有多种,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对美观的要求程度有关。主要治疗方法有:1.一般治疗,适合病情较轻或因有明显手术禁忌而不能手术者:可通过使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的方式促使静脉回流,抬高患肢,避免久坐位或久站,以免病情加剧。2.硬化剂注射治疗:可通过硬化剂注射和压迫治疗,使用硬化剂局部注入,并使用纱布卷压迫,注射处近侧选择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的方式,处理曲张静脉。患者可进行自主活动,但应避免硬化剂渗漏,以免造成局部炎症或血栓形成。3.手术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较重,应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以及曲张静脉剥脱术。4.其他治疗:例如射频消融及激光闭合手术,术中可联合应用硬化剂注射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当天应适当在床上活动,术后第二天一般可下床走路,同时服用一些抗凝药来预防深静脉血栓。要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因为其一旦脱落就可能引发肺栓塞,甚至导致死亡。2.术后穿弹力袜,弹力袜可以帮助收缩小腿肌肉,防止大隐静脉手术后复发。3.术后服用静脉活性药物,如皂苷类药物,对术后恢复有促进作用,还可以消肿。同时,术后饮食也需注意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另外,定期复诊,遵循医嘱进行检查和治疗,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对于术后康复至关重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