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吞咽困难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困扰之一,它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呛咳、吸入性肺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老年人吞咽困难的进食指导。
了解吞咽困难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咽喉肌肉功能会逐渐衰退,神经反射也变得不那么灵敏,这些生理变化都可能导致吞咽困难。除此之外,一些疾病更是引发吞咽困难的常见原因,如中风、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会干扰大脑对吞咽动作的指挥;而食管癌、口腔癌等肿瘤疾病,会直接阻碍食物通过;还有头颈部手术、放疗等治疗手段,也可能损伤吞咽相关的组织和神经。
吞咽困难的表现
进食速度明显变慢:原本正常的用餐时间大幅延长,每一口食物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咀嚼和吞咽。
频繁呛咳:喝水或进食时,食物或液体容易误入气管,引发剧烈咳嗽,甚至可能导致呼吸不畅。
口腔内食物残留:进食后,口腔内总有食物残渣残留,需要反复漱口或清理。
声音变化:进食后声音变得嘶哑、混浊,这是因为喉部肌肉控制不佳,导致声带闭合不完全。
反复发生肺炎:如果食物或液体经常误吸入肺部,就会引发肺部感染,导致肺炎反复发作。
饮食调整
食物质地选择:根据吞咽困难的程度,合理选择食物质地。轻度吞咽困难的老人,可选择软食,如软米饭、煮烂的面条等;中度吞咽困难的老人,半流质食物更为合适,如粥、蛋羹、蔬菜泥;重度吞咽困难的老人,则需以流质食物为主,如牛奶、果汁(可使用增稠剂增加黏稠度)。从有黏度的流质食物到有黏性的半流质,再到成形的半固态食物,最后到易咀嚼的固体食物,逐步过渡,直至确认老人进食能力基本改善,方可尝试无黏度、肉类等难以咀嚼的食物。
食物形态调整:将食物切成小块、磨碎或打成泥状,方便老人吞咽。比如,将肉类制成肉松或肉糜。避免食用坚果、爆米花、年糕、汤圆等不易咀嚼和吞咽的食物,以及带骨、带刺的食物。
进食技巧
调整进食姿势:能坐位就不要平卧,能在餐桌上进餐就不在床边。如果老人不能坐起,至少把床头抬高30°以上,头部稍向前屈,这样可以利用重力帮助食物顺利进入食道,减少呛咳的风险。喂食者站在老人的健侧,方便将食物准确送入口中。
控制进食速度与量:小口进食,用汤匙控制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量,一般一口量在5-10毫升(或克),或者三分之一汤匙。确保老人每一口都吞咽完全后,再继续进食下一口,避免两次食物重叠入口。对于吞咽延迟或咽缩肌无力的老人,可能需要2-3次吞咽才能将食团咽下,更要注意控制进食速度和食物量。
鼓励空吞咽和交互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让老人再做几次空吞咽动作,将残留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喂食。还可以让老人交替吞咽固体食物和流食,或每次吞咽后喂少许水(1-2毫升),这样有利于激发吞咽反射,去除咽部滞留食物,但要注意避免呛咳、误吸等意外。
特殊吞咽方法: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一些专门的吞咽技巧。比如点头样吞咽,颈部后仰时会厌谷变窄,可挤出滞留食物,随后低头并做吞咽动作,反复数次,可清除并咽下滞留的食物;侧方吞咽,通过颏部指向左、右侧的点头样吞咽动作,可去除并咽下滞留于两侧梨状隐窝的食物。
进食环境与心理支持
营造安静舒适的进食环境:减少周围的干扰因素,如关闭电视、收音机,避免在进食时大声交谈,让老人能够专注于进食,降低呛咳的风险。
给予耐心和鼓励:吞咽困难可能会让老人感到沮丧、焦虑,甚至抗拒进食。家人和护理人员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关心和鼓励,陪伴老人慢慢进食,不要催促,让老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用餐时光。
老年人吞咽困难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细心的照料。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正确的进食技巧、良好的进食环境以及心理支持,可以帮助老人更安全、舒适地进食,提高生活质量。如果老人吞咽困难的情况较为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