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血肿手术犹如一场与死神的激烈搏斗,当手术成功结束,并不意味着战斗的终结,术后护理同样是决定患者康复质量的关键战场。对于患者家属而言,掌握科学的照护要点,不仅能为患者提供坚实的支持,更能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术后基础护理是一切的基石。首先是体位管理,在患者麻醉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通常需将床头抬高15~30°,这样的体位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一次,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发压疮,翻身时要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轴线上,避免扭曲头部,影响伤口和引流管。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家属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可通过呼唤患者名字、轻拍肩膀等方式判断其清醒程度,若发现患者从清醒转为嗜睡、昏迷,或出现烦躁不安等异常,需立即告知医护人员。瞳孔变化也是重要的观察指标,正常情况下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4mm,对光反射灵敏,一旦发现瞳孔大小、形状改变或对光反射迟钝、消失,可能提示病情恶化。此外,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也需密切监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吸收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寒战,可能是感染的表现。
呼吸道护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呼吸顺畅与生命安全。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家属可以一手按压患者切口部位,另一手呈杯状,有节奏地从下向上、从外向内轻拍患者背部,帮助痰液排出。对于咳痰无力的患者,必要时需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吸痰操作。同时,要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温度在18~22℃,湿度在50%~60%,避免呼吸道黏膜干燥。
饮食护理为患者康复提供能量支持。术后早期,患者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可先给予流食,如米汤、菜汤等,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粥、面条,再到正常饮食。饮食应遵循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原则,多摄入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要注意控制食物的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胃肠道,同时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防止加重脑水肿。
康复训练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家属可帮助患者活动四肢关节,每个关节活动3~5次,每天2~3组,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随着患者恢复,逐渐增加主动运动,如翻身、坐起、站立、行走训练。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家属要有耐心,从简单的发音开始,鼓励患者多说话,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颅内血肿手术后的护理是一个细致且漫长的过程,家属的精心照护与专业的医疗护理相辅相成。牢记这些照护要点,用爱与耐心陪伴患者,能为患者的康复之路点亮一盏明灯,助力他们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