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光强  单位: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09
39

“王阿姨,您血压160/100,该用药了。”“医生,我一点感觉都没有!隔壁老李吃药就停不下来,我可不想吃一辈子药!”这样的对话天天上演。高血压,这个“熟悉的陌生人”,正悄然损害着无数人的健康。今天,就让我们真正认识它。高血压的危害远超想象

许多人误以为高血压就是“头晕”、“头痛”。大错特错!高血压最可怕之处,恰恰在于它常常毫无症状,却日复一日地损伤着重要器官,心脏被迫“加班”泵血,导致心肌肥厚,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同时加速冠心病,诱发心绞痛、心梗。大脑是高血压损伤的“重灾区”!极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脑出血或脑梗塞(中风)。肾小球在高压下硬化,功能下降,出现蛋白尿,严重时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视网膜血管出血、渗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血管老化,全身动脉加速硬化,增加主动脉夹层、腿脚疼痛(间歇性跛行)风险。

高血压并发症一旦发生,轻则致残(偏瘫、失明、透析),重则致命(大面积心梗、脑梗、血管破裂)!它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头号死因)的最重要、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感觉良好?那可能是最大的陷阱!

关于高血压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没感觉=没事”?错!没症状不代表血压高低或损害程度。等出现头晕头痛,器官往往已严重受损或突发急症!

误区二:“西药伤肾伤肝,吃上就停不了”?

“伤肝肾”真相:绝大多数正规降压药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是安全的。真正伤肾伤肝的是长期不控制的高血压本身!

“停不了”真相:高血压是慢性病,多数需长期管理。药物控制血压后若擅自停药,血压会反弹,危害更大!这不是药物“成瘾”,而是疾病特性。极少数情况经医生评估可尝试减停,但需严密监测。

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就能停药”?错!血压正常正是药物起效的表现。此时停药,血压必然回升,波动比持续高血压更伤血管!贵在长期稳定达标。

误区四:“老人血压高点正常”?不全对!年龄增长,血压可能略升,但诊断标准和目标值并未无限放宽。身体尚可的65-80岁老人,目标通常仍是<140/90(部分可放宽至<150/90)。高龄不是放任的理由!

精准测量、规范治疗与终身管理

精准测量是基础:用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前静坐5分钟,排空膀胱;30分钟内不喝咖啡、茶、酒,不吸烟;手臂与心脏同高,袖带松紧合适。连续7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2-3遍,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稳定后每周测1-2天。

规范治疗是关键:血压≥160/100(2级)或140-159/90-99(1级)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器官损害者,立即用药。低危1级可先尝试进行3-6个月的严格生活方式干预。一般患者的目标值是<140/90;能耐受者(尤其合并糖尿病、肾病、心脑疾病)可努力达到<130/80。常用药有五大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单药或更常用、更有效的小剂量联合用药。注意规律服药,不要自行调药!初治或调药后2-4周复查;稳定后每3-6个月复查。

生活方式是根本,必须终身坚持:严控盐,每日<5克盐(一啤酒瓶盖)。警惕酱油、咸菜、加工食品里的“隐形盐”,可选低钠盐。多吃蔬果、全谷物、低脂奶、鱼、禽肉、豆类、坚果;少吃肥肉、动物油、油炸食品、甜食、红肉。坚持运动,每周≥5天,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车)。控制体重,降压效果显著。彻底戒烟限酒,男<25克酒精/日(≈啤酒750ml/红酒250ml/白酒50ml),女减半。学会减压(如散步、听音乐),保证7-8小时好睡眠。打鼾严重者查查睡眠呼吸暂停。

高血压,这个看似“熟悉”的疾病,实则充满认知陷阱。它并非简单的“血压计数字升高”,而是全身血管系统发出的警报;它不需要“感觉”的印证,却需要科学管理的决心。抛弃“没感觉就不管”、“吃药伤身”的过时观念,拥抱精准测量、规范用药、终身管理的生活方式革命。记住:控制血压,就是守护心、脑、肾的生命线。每一次规律的服药,每一餐健康的饮食,每一步坚实的行走,都是对未来的自己最明智的投资——这份投资,终将收获无价的长久健康与生命尊严。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15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7
来源:普宁市人民医...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东省肇庆市...
2025-06-27
来源:​广州市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