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PICC导管对于肿瘤患者治疗而言是极为关键的生命线,这细细的导管可给患者输送有救治作用的药物,避免患者承受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然而那些携带导管回家的患者时常会遭遇各类护理方面的困惑,如洗澡该如何处理、导管周围发红是否要紧以及怎样预防导管堵塞等问题,若能掌握正确的居家护理方式,便可使这一生命线更为安全且持久地为治疗提供保障。
认识PICC:肿瘤患者的生命线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即PICC,是经由手臂静脉植入,其尖端可直达心脏附近大血管处的输液通道,与普通输液相比而言,它可以对血管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受到化疗药物的损伤,并且最长可留置1年时间,然而如果居家护理时方式不正确,就有可能引发感染、堵塞等并发症,其中感染的发生率大概在3%-5%,导管堵塞的发生率约为10%,而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对治疗进程产生影响。
五大核心维护技巧
日常清洁要点:在洗澡的时候应当使用防水套对导管加以保护,以此防止敷料被浸湿。要是敷料的边缘出现翘起或者变得潮湿的情况,那就需要马上进行更换。每周至少要对穿刺点观察一次,一旦发现有红肿、渗液的状况,就应当及时就医。导管周围发红的原因及处理:导管周围发红可能是由于感染、过敏反应或皮肤刺激引起。若出现发红,应加强观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并及时联系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要牢记“三不”原则:不要泡澡、不要游泳、不要蒸桑拿。
适度活动与血栓预防:日常可开展洗碗、写字等轻松活动,但要避免提重物、用力拧毛巾等行为。每日进行握拳操,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应防止压迫置管侧手臂。同时,患者要学会观察血栓症状,上肢静脉血栓可能表现为手臂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颜色改变,严重时可能出现浅静脉扩张等情况。若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另外,日常要适当多喝水,尤其在夏天出汗较多时,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 - 2000毫升,以维持身体正常代谢,预防血栓形成。
患者居家维护需留意:如无特殊情况,应每7天到医院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导管维护。若在居家期间,出现如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加剧、发热,或者导管有破损、断裂、脱出等异常情况,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对于异常情况需尽早识别:若导管外移超过2厘米、手臂出现肿胀且伴有疼痛、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都应当保持警惕,特别需要关注静默感染这种情况,即可能仅仅表现为轻微发热,而没有局部红肿的症状,应记录导管外露的长度(即从穿刺点到导管分叉处的长度),以便对比观察。
应急处理需保持冷静:导管堵塞的预防措施:咳嗽、呕吐或进行其他可能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时,需密切观察置管处情况,查看导管内有无回血。一旦发现有回血现象,或者出现输液速度减慢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前往就近医院,联系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和处理。另外,在休息或睡眠时,尽量保持置管侧手臂高于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导管内血液淤积。
专业维护与生活建议
建议选择固定的医院来维护导管,同时建立维护档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穿着宽松的开衫,并且制作保护袖套,饮食方面营养需保持均衡,以此提升免疫力,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这对治疗的顺利完成有积极作用;约85%的患者可顺利完成全程治疗。需记住导管维护热线,遇到问题可随时进行咨询。
结语
PICC导管对于肿瘤治疗而言是一项关键保障措施,规范的居家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的风险,保障治疗得以顺利开展,患者及家属若掌握正确的维护方法,便可从容应对日常护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需要牢记的是:定期维护、细心观察、及时沟通是三项关键要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