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丽文  单位:梅州市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 外科三区  发布时间:2025-07-09
2153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该疾病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因此,制定系统的骨质疏松患者护理与关爱指南,对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骨质疏松症概述

(一)疾病定义与特点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悄无声息地侵蚀骨骼健康。它主要表现为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致使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锐减,进而引发骨脆性显著增加,骨折风险呈指数级升高。它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与年龄、性别、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由其他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这类疾病初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却会在不经意间导致椎体压缩、髋部骨折等严重后果,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疾病危害

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髋部骨折、脊柱骨折、腕部骨折是常见类型,其中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约20%的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因并发症死亡,50%的患者致残。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还会导致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此外,疾病带来的疼痛、活动受限,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骨质疏松患者的日常护理

(一)饮食营养护理

补钙与维生素D: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骨质疏松患者每日应摄入1000-1200毫克钙。乳制品是优质钙源,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等食物也富含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日常可多食用三文鱼、金枪鱼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

均衡膳食:保证饮食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K、维生素C等,可促进骨基质合成;适量摄入坚果、种子类食物,获取镁、锌等微量元素,对骨骼代谢有益。此外,应减少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影响钙的吸收。

(二)运动康复护理

有氧运动: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对骨骼产生适度应力刺激,促进骨细胞活性。建议患者每周进行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每天散步30分钟,速度以微微出汗、呼吸加快但不影响交谈为宜。游泳对关节压力小,适合关节疼痛的患者。

力量训练:通过负重训练、器械训练等方式,增强肌肉力量,间接增加骨密度。如使用哑铃进行手臂力量训练,或进行靠墙静蹲锻炼下肢肌肉。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低强度、少次数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次数,避免过度运动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平衡训练: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可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减少摔倒风险。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平衡训练尤为重要,可通过单腿站立、走直线等简单动作进行日常练习。

三、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配合护理

(一)药物治疗护理

常见药物类型及作用: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包括钙剂、维生素D制剂、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和促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双膦酸盐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稳定骨密度;降钙素不仅能有效缓解骨痛症状,还能降低骨折发生风险。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忌自行增减药量或随意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不良反应应对:部分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双膦酸盐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食管刺激等症状。为降低风险,患者服药时应保持上身直立,用200-300毫升温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平卧,减少药物在食管停留时间。若出现严重反酸、胸痛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采取替代疗法。

(二)定期复查与监测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质疏松病情和治疗效果的黄金标准。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腰椎、髋部等关键部位的骨矿含量,能精准量化骨质流失程度。患者应建立定期检测机制,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检测,将不同时期的T值(T值是将检测者的骨密度结果与同性别、健康成年人的骨峰值(一般为青壮年时期达到的骨密度最高值)进行比较得出的数值,单位是标准差(SD))、Z值(Z值是将检测者的骨密度结果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人群的骨密度平均值作比较得到的数值,同样以标准差为单位)制成趋势图表,直观呈现骨质变化轨迹。检测结果不仅能反映当前病情,还能帮助医生评估钙剂、维生素D等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其他检查项目:除基础检测外,临床常需结合血液检查与影像学辅助诊断。血液检测聚焦钙磷代谢指标,血钙水平可揭示甲状旁腺功能,血磷与碱性磷酸酶数值能反映骨转换速率;X线检查则通过观察椎体形态、骨小梁结构,判断是否存在隐匿性骨折。必要时还可采用CT或MRI进行三维成像,尤其适用于复杂部位骨折诊断。多维度检查体系如同精密滤网,确保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早发现、早干预。

四、骨质疏松患者的心理关爱

(一)心理问题表现

骨质疏松患者常因长期疼痛、活动受限、担心骨折等,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部分患者因害怕给家人带来负担,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二)心理关爱措施

家庭支持:家人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陪伴,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社交活动参与:鼓励患者参加骨质疏松患者互助小组、社区活动等,与同龄人交流疾病治疗和护理经验,分享生活乐趣。通过社交互动,拓宽患者生活圈子,缓解孤独感和负面情绪。

专业心理干预: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正确面对疾病。

结语

通过患者自身积极配合、家属悉心照顾、医护人员专业指导,多方协同努力,可帮助骨质疏松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减轻痛苦,提高生活幸福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