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一些老年朋友这样的抱怨:“老了,眼睛不中用了,看什么都雾蒙蒙的。”“晚上的车灯特别刺眼,都不敢开车了。”“以前穿针引线轻而易举,现在连报纸上的字都看不清楚了。”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也有类似的困扰,请不要简单地将其归咎于“老了,没办法”。这很可能是“白内障”在悄悄作祟。作为一名眼科护士,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患有白内障的老年朋友,深知这个疾病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困扰,也见证了无数患者在治疗后重获清晰视力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正确认识这个常见的眼病。
什么是白内障?——眼睛的“镜头”模糊了
我们的眼睛里有一个类似照相机镜头的结构,叫做“晶状体”,它原本是透明、有弹性的,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负责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让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而白内障,就是指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变得混浊了。这就好比一颗新鲜的葡萄变得干瘪浑浊,或者房间的透明玻璃窗变成了毛玻璃,光线无法完全透过这层“毛玻璃”投射到视网膜上,从而导致视力逐渐模糊、下降,直至失明。
重要提示: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但同时也是“可治性盲”。这意味着,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失明的患者完全可以重见光明。
二、为什么会得白内障?——岁月是主要“推手”
导致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常见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俗称“老年性白内障”。这就像头发会变白、皮肤会长皱纹一样,是眼睛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一种自然老化现象。通常来说,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就可能出现,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除了年龄,以下因素也会加速白内障的形成:
紫外线长期照射:长期户外劳作而不戴太阳镜防护。
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眼内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等。
外伤史:眼部曾受过钝挫伤、刺伤或电击伤。
长期用药: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无论是眼药水还是口服药)。
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营养不良。
如何发现白内障的“蛛丝马迹”?
白内障的发展通常是缓慢、无痛的。如果您出现以下症状,就应该警惕并及时到医院眼科检查:
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这是最核心的症状。感觉眼前仿佛有一层雾,总是擦不干净。
眩光、畏光:夜晚看路灯、车灯时会出现严重的光晕,非常刺眼,导致夜间驾驶困难。
视物颜色改变:看东西颜色发暗、发黄,仿佛戴了副旧眼镜,对色彩辨识度下降。
单眼复视或多视:用一只眼睛看东西时,会看到多个重叠的影子。
老花眼“好转”:部分老年人突然发现不戴老花镜也能看书看报了,这并非“返老还童”,可能是白内障导致晶状体密度变化,阴差阳错地“抵消”了部分老花,这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白内障发展,视力会进一步下降。
得了白内障,该如何治疗?——手术是唯一有效方法
这是我最想向各位老年朋友和家属强调的一点。
1.药物无效,切勿轻信宣传
截至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种药物(眼药水、口服药等)被证实能治愈或逆转白内障”。手术是国际公认的、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一些药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早期白内障的进展,但无法让已经混浊的晶状体重新变得透明。请切勿相信“神奇眼药水”能消除白内障的虚假宣传,以免浪费钱财、延误病情。
2.白内障手术:微创、高效、安全
一听到“手术”,很多老人会感到恐惧。请您放心,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安全。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大刀阔斧”的手术,而是一种“微创手术”。
手术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个仅2-3毫米的微小切口,用超声波能量将已经混浊的“旧镜头”(晶状体)乳化并吸除,然后植入一个崭新的、透明的“人工镜头”(人工晶状体)。
手术过程:通常采用表面麻醉(滴眼药水即可),患者全程清醒但无痛感,手术时间短(一般10-20分钟),创伤小,恢复快。
术后效果: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第二天视力就会有显著提升,生活可以自理,术后观察一两天即可出院。
3.手术时机:不用等到“长熟”
过去的老观念是必须等到白内障“长熟了”、完全看不见了才能做手术,这是完全错误的!过“熟”的白内障只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术后恢复期也长。《中国成人白内障摘除手术指南(2023年)》指出,当患者因白内障导致视觉功能无法满足日常视觉需求,患者有改善视力的意愿,且预计白内障摘除手术可改善现有视觉功能时,可考虑实施白内障摘除手术。具体何时手术,应由专业的眼科医生根据您的全面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术后护理与预防——护士给您的贴心叮嘱
1.术后护理(家属请尤其注意):
遵医嘱用药:按时滴用医生开具的眼药水,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这是术后恢复的重中之重!
避免感染:术后一周内洗脸、洗澡时应小心,防止脏水溅入眼内。不要用手揉搓眼睛。
注意休养:避免剧烈运动、弯腰低头、提重物,防止眼压升高。
合理用眼:术后初期减少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看手机,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定期复查: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通常是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回医院复查,确保恢复顺利。
2.日常预防(虽不能完全避免,但可延缓):
防晒:在户外活动时,请佩戴能阻挡紫外线的太阳镜或宽檐帽。
控制好慢性病:积极控制好血糖、血压。
健康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叶黄素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水果(柑橘、猕猴桃)、玉米等。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显著增加白内障风险。
定期检查: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结语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白内障虽常见,但绝不可怕。它更像是我们生命旅程中一段需要拨开的“迷雾”。重要的是,我们不再需要在这片迷雾中无助地摸索。现代医学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拨云见日的最佳工具。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和您的家人科学地认识白内障,破除陈旧观念,当视力开始影响美好生活时,能勇敢、自信地走进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愿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拥有清晰的视野,安享幸福明亮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