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福军  单位:湖南省平江县中医医院 影像科  发布时间:2025-06-03
54

CT增强扫描属于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可利用碘造影剂更加清晰地显示人体组织病变状态,从而提高疾病检出率及诊断精准性。但是,CT增强扫描也存在一定风险,一些患者易发生碘过敏反应,严重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作为医生,应当积极了解CT增强扫描碘过敏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和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安全。

1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过敏的“真相”

碘广泛分布于日常食物中,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而CT增强扫描过程中的碘过敏并非由碘元素本身引起,导致过敏的“元凶”往往是碘造影剂中能够与碘元素相结合的有关化学成分。临床常用的碘造影剂包括两大类,一是离子型造影剂,二是非离子型造影剂。相对而言,后者毒性更低,过敏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耐受,CT增强扫描时可能发生碘过敏反应。医生应提高警惕,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

哪些人群容易发生碘过敏

碘过敏的发生与患者体质及既往病史关联密切,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实际情况,重点关注以下碘过敏高风险人群:

碘过敏史:曾经因接触含碘药物以及碘造影剂而发生过敏者,在CT增强扫描期间发生碘过敏的概率相对更高。即便既往过敏时仅出现轻微症状,也应提高重视,慎重思考后决定是否实施检查。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以甲状腺激素高水平表达为主要特征,接触碘造影剂时易出现甲状腺危象,轻则高热,重则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肾功能不全:肾脏受损者往往无法及时排出体内残余的碘造影剂,导致碘造影剂蓄积,过敏风险随之上升。另外,碘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造成损伤,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肾衰竭。

哮喘:哮喘患者普遍存在气道敏感性高的特征,对碘造影剂的反应较健康人群更加强烈,即便处于稳定期也不可放松警惕,需全面评估风险。

实施CT增强扫描时医生如何预防碘过敏

详细了解病史:检查前,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如碘造影剂等过敏史及哮喘等基础病。同时,询问患者近日用药情况,如若服用二甲双胍等需通过肾脏代谢的药物应适当延后检查日期。

谨慎选择造影剂: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非离子型造影剂,以降低过敏风险。对于高风险人群,可视情况进行预处理,提前服用抗组胺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一步降低碘过敏发生率。

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出于安全考虑,检查室应当配备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以及肾上腺素、抗过敏类药物。医生应深入学习碘过敏反应知识,准确识别过敏征兆,按应急处理流程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CT增强扫描患者碘过敏的分级处理

碘过敏反应的具体表现由过敏严重程度决定,医生应结合症状表现进行分级处理:

轻度碘过敏:轻度碘过敏以皮肤瘙痒、轻微恶心、面色潮红以及打喷嚏等为典型表现。若患者检查期间出现以上反应,应停止注射碘造影剂,并通过语言鼓励、肢体接触等方式安抚患者情绪。密切关注症状变化,若症状未缓解可使用抗敏药物来抑制过敏反应。

中度碘过敏:中度碘过敏以喉头水肿、大面积皮疹、血压降低、呕吐以及轻度呼吸不畅等为典型表现。若患者存在以上反应,需立即暂停检查相关操作,协助患者平卧,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氧气支持,并注射肾上腺素以及糖皮质激素。

重度碘过敏:重度碘过敏以严重低血压、呼吸抑制、意识丧失、休克等为典型表现。对于此类患者,应迅速启动急救方案,如注射肾上腺素、补液、心肺复苏等。

CT增强扫描在医学诊断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部分患者可能因碘过敏而受到额外损伤。医生应保持严谨态度,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信息,对碘过敏风险展开系统化评估,并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尽可能实现碘过敏风险的最小化,让CT增强扫描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