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炎热,玩水成了人们消暑纳凉的热门选择。无论是去海边踏浪、在泳池畅游,还是到溪流嬉戏,都能让人感受到清凉与快乐。然而,在享受玩水乐趣的同时,潜藏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每年夏季,因溺水、意外受伤等引发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掌握必要的夏季玩水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和他人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溺水的急救知识
溺水是玩水最常见也最危险的意外。当人淹没于水中时,水会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若不及时救治,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危及生命。
溺水的典型表现有:溺水者在水中挣扎,双手乱抓,嘴巴时沉时浮,好像在做“狗刨”动作;有的溺水者可能不会大声呼救,只是头部露出水面,嘴巴一张一合;还有些人会突然沉入水中,没有明显的挣扎迹象。
一旦发现有人溺水,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如果溺水者离岸边较近,可将竹竿、长树枝、衣物等伸过去,让其抓住,将其拉上岸,切勿徒手直接下水救人,以免被溺水者拖拽入水。若必须下水救人,施救者应从溺水者背后接近,一只手从溺水者腋下穿过,握住其对侧手臂,或托住其头部,采用仰泳的方式将其带向岸边。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检查其意识和呼吸。若溺水者意识清醒,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让其保持侧卧位,清除口鼻中的泥沙、水草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若溺水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首先将溺水者平放于坚硬的地面,解开其衣领和腰带,清理口鼻异物。然后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5-6厘米,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捏住溺水者的鼻子,用嘴包住其嘴,缓慢吹气,观察其胸部是否起伏。心肺复苏要持续进行,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达。
水中抽筋的应对方法
在水中抽筋是很常见的现象,多因水温过低、游泳时间过长、疲劳或准备活动不足等引起。抽筋时肌肉突然剧烈收缩,疼痛难忍,若在深水区,容易导致溺水。
不同部位抽筋的应对方法不同。小腿或脚趾抽筋时,应立即停止游泳,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自身方向拉,同时用另一手向下按压膝盖,帮助伸直腿部,缓解抽筋。
大腿抽筋时,可弯曲膝盖,双手抱住小腿,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动,使大腿肌肉伸展,减轻疼痛。
手指抽筋时,可用力握拳,然后迅速张开,反复几次,直到抽筋缓解。
为预防水中抽筋,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伸展四肢、活动关节,使身体适应水温。游泳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水中。
其他常见意外的处理
在玩水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划伤、撞伤等意外。被尖锐物体划伤时,要立即上岸,用干净的清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然后用碘伏消毒,并用无菌纱布包扎。若伤口较深、出血较多,要立即压迫止血,及时就医。
若发生撞伤,要观察受伤部位是否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轻微撞伤可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若怀疑骨折,不要随意移动受伤部位,应用夹板或硬物固定,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此外,在海边游玩时,还要注意防范水母蜇伤。被水母蜇伤后,不要用淡水冲洗,可用海水冲洗伤口,然后用镊子小心去除残留的触手,再用醋或碱性溶液涂抹伤口,缓解疼痛。若出现全身瘙痒、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要立即就医。
玩水的安全预防措施
1.选择正规的游泳场所。这些场所配备有专业的救生人员和完善的安全设施,能降低意外发生的风险。2.游泳前要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等疾病的人不宜游泳;饮酒后、空腹或饱腹时也不要游泳。
2.儿童玩水时,要有成人全程陪同。不要让儿童独自在水中玩耍,也不要让儿童在深水区、水流湍急的地方活动。
3.提前了解水域情况。如水流速度、水深、水下障碍物等,不要贸然下水。同时,要结伴而行,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相互照应。
总结
玩水虽能带来清凉与欢乐,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掌握这些急救知识和预防措施,能让我们在遇到意外时沉着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