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在糖尿病治疗的领域里,胰岛素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却也常常被误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胰岛素的神秘面纱。
胰岛素的发现是医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21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和贝斯特从狗的胰腺中成功提取出一种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这便是胰岛素。这一发现让无数糖尿病患者摆脱了死亡的威胁,班廷也因此获得了19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随着科技的发展,胰岛素的制备技术不断进步,从最初的动物胰岛素到如今的重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其疗效更稳定,副作用也更小。
那么,哪些人需要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β细胞被破坏,完全或几乎完全丧失胰岛素分泌功能,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需终生使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显著升高,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或糖化血红蛋白≥9.0%、空腹血糖≥11.1mmol/L,可先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帮助胰岛β细胞恢复功能,再调整方案。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也应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预防长期高血糖损害身体。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妊娠、分娩、严重感染、外伤等应激情况下,血糖急剧升高,此时胰岛素治疗对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患者,胰岛素更是抢救关键药物。
从本质上来说,胰岛素是由胰腺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让血液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细胞内部,被身体利用来提供能量。当我们进食后,血糖水平升高,胰岛β细胞会感知到这一变化,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当血糖偏低时,胰岛素的分泌会减少,同时身体会通过其他机制升高血糖,以保证重要器官的能量供应。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不少误区。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一旦开始使用胰岛素就会上瘾,从此再也离不开它,因此坚决拒绝使用。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胰岛素是身体自身能够分泌的激素,糖尿病患者之所以需要补充胰岛素,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对胰岛素不敏感。使用胰岛素只是为了补充身体的不足,就像缺钙的人需要补钙一样,不存在 “上瘾” 的说法。适时使用胰岛素,反而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还有一些患者担心使用胰岛素会导致体重增加,确实,胰岛素在促进葡萄糖利用的同时,也可能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体重有所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因此放弃使用胰岛素。通过合理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就可以有效控制体重的增长。而且,与血糖控制不佳带来的危害相比,体重的轻微增加是可以接受的。
使用胰岛素时,有诸多注意事项。注射技术很重要,要正确选择腹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肌等注射部位,并经常轮换,防止局部脂肪增生或萎缩影响吸收。注射时严格按规范操作,确保剂量准确。胰岛素保存也不容忽视,未开封的应冷藏,避免冷冻;已开封的在常温下可保存1-4周,具体依药品说明书。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要熟悉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头晕等症状,一旦出现,立即进食含糖食物纠正。若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为预防低血糖,患者要规律进餐,避免运动量过大或空腹运动,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另外,胰岛素治疗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患者需合理控制饮食,加强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武器”。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胰岛素,消除对它的误解和恐惧,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携手科学地认识胰岛素,远离糖尿病带来的困扰。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