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正华  单位: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01
1059

手术室作为医院中最为关键与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之一,其密闭性、无菌性和高强度的节奏使得手术室护士面临多重职业危害,如感染性风险、锐器伤害、职业疲劳及心理压力等问题。手术室护士既要精准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又要在高压环境中保持极高的专注力和职业敏感性,这就要求必须加强职业防护意识与技能。良好的职业防护不仅关乎护士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医疗质量。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外科手术复杂程度的提升,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已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性危害防护是首要任务

手术室护士面临最直接的职业危害就是各种生物性暴露风险,特别是在处理患者血液、体液和组织的过程中,极易暴露于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为降低感染风险,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手术操作中,如需更换手套或进行高风险操作,应保持警觉并在必要时增加双层防护。手术中使用锐器时,采用非接触式传递;对于锐器的处理,要求“即用即弃”,使用安全型注射器、带护套的手术刀具等可有效减少锐器伤害。手术后立即进行器械清点与回收时,应使用器械夹取,避免徒手接触。若发生意外暴露,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伤口处理并按规程报告,启动暴露后处置流程,确保风险最小化。

化学性危险因素的防护不容忽视

手术室常接触到各种消毒剂、化学清洗剂、麻醉气体及化学固定液等,这些物质长期接触可引发皮肤过敏、呼吸道刺激甚至神经系统问题。护士应熟知常用化学品的危害特性与使用规范,在操作过程中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如化学防护手套、防护口罩、工作帽等,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操作。特别是清洗灭菌器械时,应避免产生有害气体积聚,在可控时间内完成操作。麻醉气体泄漏亦应引起重视,护士需学会检查气体接口与泄漏点,及时通报异常情况。手术室内应设立化学品储存专柜,标识清晰,并定期开展化学品使用培训,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物理性危险因素的隐性威胁

手术过程中电刀、高频手术设备等仪器运行会产生强烈噪音、X射线污染、激光污染及手术烟雾等。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下,手术室护士可能出现听力疲劳、头痛、注意力下降等症状。必要时可使用隔音耳罩、铅衣、激光眼罩、带排烟功能的电刀等进行防护,同时合理安排工作轮班制度,减少连续暴露时间。此外,长时间站立、频繁搬运器械、调整体位等动作也容易引发腰背劳损、下肢静脉曲张等问题。因此,护士应学习正确搬运姿势、使用护腰带及医用弹力袜等辅助用品,并定期进行工间操和肌肉拉伸,以维护良好的身体状态。在手术高峰期,应尽量合理分配任务,避免个体过度负荷,减少潜在职业伤害。

心理压力管理同样关键

手术室的高压氛围、复杂的人际沟通以及对护理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常使护士产生心理压力,如焦虑、紧张、疲劳感,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职业倦怠与抑郁倾向。为了有效缓解心理负担,医院应建立心理疏导与情绪管理机制,如开展心理讲座、开设压力释放课程、设立护士心理支持小组等。同时,护士自身也应学会调节心态,利用音乐、冥想、运动等方式舒缓情绪。良好的团队氛围亦可有效降低心理压力,通过互相鼓励与支持,构建积极、温暖的工作环境。此外,科室管理者应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状态,定期进行访谈与评估,帮助其实现职业与心理的双重平衡。

结语

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是保障其身心健康与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涉及生物防护、化学防护、物理损伤预防、心理调适与法规学习等多个方面。只有构建起科学、系统、全面的防护体系,才能使护士在高强度、高风险的环境中安心工作、健康成长。职业防护不仅是护士自身的需求,更是患者安全和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今后的护理实践中,应持续强化防护理念,优化操作流程,让每一位手术室护士都能在守护生命的岗位上被同样认真地守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